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1951年Fisher和Adams首先提出出血性脑梗死这一名称,近年来由于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及CT、MRI等影像学的应用普及,出血性脑梗死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 是否属于医保
    非医保疾病
  • 别名
    出血性梗塞形成,脑梗死后脑出血
  • 发病部位
    颅脑;血液血管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多发人群
    心脏病、三高中老年患者
  • 相关症状
    颅内出血;脑膜刺激征;水肿;高热;头痛
  • 并发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褥疮;抑郁症;瘫痪
  •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治愈率
    50%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相关检查
    颅脑CT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颅脑MRI检查;便常规
  • 常用药品
    甘露醇;呋塞米;尼莫地平

出血性脑梗死吃什么药好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