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公布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计划和政策举措推动精准医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撰文报道精准医学的进展,中国吹响了进军精准医学的号角。其中,被视为精准医学未来最大市场的肿瘤治疗,更引人注目,近几年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让实现精准肿瘤治疗成为现实。
基因检测技术是精准医疗基础之一
不过精准肿瘤治疗的道路是光明但曲折的,要想实现精准治癌的目标,有几块绊脚石必须要搬开。前不久闭幕的2016(第四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中,赛默飞世尔的临床应用顾问陈琦,介绍了实现精准治癌过程中必须要搬开的绊脚石。
陈琦先生在2016(第四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中发言
寻找合适的靶向
肿瘤是多基因、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的结果,并且具有异质性。如今的靶向药物有时并不能完全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测一个基因有时候并不能得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虽然现在靶向药物越来越多,但一些罕见的肿瘤还是缺少合适的靶向药物。目前有一种办法是将所有和靶向治疗相关的位点和信息全部测一遍,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后续的靶向治疗。
美国NCI-MATCH项目
在率先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的美国,由美国国立癌症中心牵头成立NCI-MATCH,为目标标准治疗失败的肿瘤患者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的机会。首先研究人员会对患者做143个基因检测,包括当前所有的靶点,几乎涵盖所有包括批准、指南中或者正在临床测试阶段的药物,寻找是否有新的突变位点和相应的靶向治疗机会,最后进行临床试验。这么做的意义在于,原本没有靶点的患者,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获得靶向治疗的机会。
这么做的难点在于如何完成143个基因检测,这就需要使用NGS技术的帮助。
取样与耐药
取样和耐药是精准治癌的另一块绊脚石
对于一些肿瘤的某些靶向和晚期癌症患者无法做肿瘤组织穿刺活检,此外治疗后需要在无法取得组织样本的情况下监控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是否出现耐药情况,更换药物,这就需要液体活检。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生,血液中检测的指标能否代表组织中的指标,匹配率能达到多少。
血液检测与组织检测的对比
曾经克洛维斯肿瘤公司在开发CO-1686时,发现组织中的突变和血液中的突变匹配率达到了80%,并且还在血液中检测出未能在组织活检中测到的突变。据了解,在2016年有些公司做了15000例试验,匹配率达到了90%。如今全球对液体活检的期望非常高,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未来会与组织活检并存。
如今液体活检比较热门的两个是CTC检测和ctDNA检测,CTC的好处是突变频率相对比较高,所以结果会非常准确。ctDNA它的突变频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对技术的精准性要求比较高,但是好处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比CTC低。
可以预见, 液体活检能够搬开取样/耐药这个绊脚石,将来会改变癌症患者的治疗模式,能更早、更精确地发现肿瘤,更及时地发现癌症耐药性,并且降低患者的痛苦。
基因检测对药物研发的改变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还可以对药物研发带来很大帮助,可以通过药物筛选,缩短药物的研发时间和监管单位的批准时间。另外根据相关报道,由于明确了药物对哪些病人有效,可以提高销量。
转化医学中有一个成功案例,就是阿斯利康公司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该药物在研发之初差点夭折,原因是在乳腺癌、卵巢癌病人的使用中并没有显示出与安慰剂的差异。直到有一些研究发现凡是发生突变的卵巢癌病人,它的存活、生存期都有显著提升,正是突变救活了奥拉帕尼。而使用基因检测,就可以通过基因分析到底哪些使用是有效的,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
基因检测技术除了可以搬走精准肿瘤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样可以推动遗传医学、生殖健康、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发展。未来,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是基因检测发展的两个重点方向。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分子诊断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