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人因其日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病,每日食后,此为通肠之圣药。中国一直都是世界范围内大黄的主产地,欧洲人对于大黄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大黄就成为中西贸易的重要商品。雍正年间中俄双方通过谈判大黄通过恰克图中俄边贸对外输出。清朝一出现争端就会宣布封关停市,“若私卖大黄,一经拿获,不唯大黄入官,他物一概抄没,人犯拿解内地,加倍从重治罪,断不轻贷,一经发觉走私,即从重治罪”,而每次停市俄方都会让步,强悍的俄国人为什么会再三让步?清朝一直认为大黄为治病之要药,为俄罗斯必须要物,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上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制夷理论,就像今天的石油理论一样,即清朝控制了大黄、茶叶西方必定恭顺,两种尤为该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即必生疾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俄方其实真正看重的是在大黄贸易中可以轻易获得丰厚的利润。当时恰克图市场上价为16卢布,转销到欧洲可高达65卢布。如此高额的利润促使俄方不惜放下身躯一次次向清政府低头。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偏偏也奉行这一以物制夷理论,其结果我就不就多说了。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大黄。
当大读dài时就是大夫,也就是医生的意思。根有黄汁,谓之黄良,色黄臭香性与土比,故用于脾胃病极合。因其色黄故名。吴普曰:大黄一名黄良,一名火参,一名肤如。大黄称将军,将军者所以行君令,戡祸乱,拓土地者也,更言其骏快矣,顷刻间转危为安,亡为存故也。
大黄出河西山谷,及陇西者为胜。益州北部汶山、西山者次之。二月卷生黄赤,放叶时,四四相当,宛似羊蹄叶,粗长而浓。茎高三尺许,味酸而脆,颇堪啖也。三月花黄,五月实黑,八月采根。根形亦似羊蹄根,大者如碗,长二尺许。切片阴干,理文如锦,质色深紫。修事切作薄片,以文如纹紧浓者佳。锉细蒸之从巳至未,取出晒干,又以腊水润透,蒸之从未至亥,凡七遍。晒干,更以淡蜜水拌蒸一伏时,色如乌膏为度,乃晒干收用。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通常在种植后第三、四年前后秋季地上部茎叶枯败时采挖。经测定大黄有效成分含量在种子成熟前逐步增长,种子成熟后显然下降。所以不作留种的大黄需要在开花结果时及时收获。挖出鲜根后不用水洗,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大的切成大片,小的切成两半,天然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晒干或熏干。
较大的切成两半称为片吉,根茎部分圆整坚实呈鸭蛋形称为蛋吉,根的中部切段称为中吉,根的下端切成段称为苏吉,根的尾部为楔形,称为水根。
生大黄攻下通便作用被人们熟知,但是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可以增加大黄的其它功效。详细介绍如下:
生大黄:即原生药材的饮片。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凡蕴热之证,脏府坚涩,直肠燥而大便结;痈肿初发,热毒炽盛而大便结;肥甘过度,胃火盛而大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
熟大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容器内密闭,隔水炖后至内外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制成。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化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体虚并有淤血证者。
酒大黄:又称酒军,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后放凉即可。黄酒性温味辛,能通血脉,御寒气而行药力,引药上行,因此酒大黄可清上焦实热,对吐血、鼻出血、头痛、目赤、咽痛、口疮、牙龈肿痛等疗效更加。
大黄炭:生大黄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后放凉就是大黄炭。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以止血止泻,主治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外伤出血、吐血、崩漏等病症。
药苑中的大黄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大黄更是被推为“药中张飞”。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酒大黄不应制焦,大黄炭只是表面炭化,熟大黄是不该有焦或炭化,熟大黄是酒蒸也就是存性,且必须用黄酒炮制。生用泻下,酒制则偏上焦,制炭入血,熟主泻热。生用泻下作用最强,熟用解毒作用增强。大黄可双向调节,攻补兼治。攻可泄泻以泻为补,开启脾胃升降之枢。补寓于泄中,补脏腑不足。有泻有补因而平衡。
大黄大苦大寒,入足太阴脾,手足阳明,厥阴经血分。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酒浸能引至高之分。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症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缓也。
积久成形谓之积属阴,聚散无常谓之聚属阳。积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气,留饮宿食,心腹痞满,二便不通皆土郁,吐血衄血,血闭血枯,损伤积血,一切实热,血中伏火。行水除痰,蚀脓消肿,能推陈致新。然伤元气而耗阴血,下多亡阴,若病在气分,胃虚、血弱人禁用,病在气分而用之,是为诛伐无过。
大黄乃荡涤之将军,推陈出新,能把废物完全排出去,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它会伤害正气,其实大黄泻下部位主要在大肠,几乎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自古便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害人无过”之说。大黄是苦寒泻下之药,应用得当能救人性命,可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使救人性命大家也不认为是大黄的功劳。
大黄极寒,硫黄极热。二黄气味悬隔,何号将军相同?盖硫黄系至阳之精,大黄乃至阴之类。一能破邪归正,挺出阳精;一能推陈致新,戡定祸乱,有过乎其它诸药之能,宜其同得居上之号也。大黄苦寒迅利,泻热开瘀,决壅塞而通结闭,扫腐败而荡郁陈。一切宿食留饮,老血积痰,得之即下,心痞腹胀,胃结肠阻,饮之即通。湿热瘀蒸,非此不除,关窍梗塞,非此不开。荡涤肠胃之力,莫与为比,下痢家之停滞甚捷。大黄一药气味具厚,为泻火、破积、降浊之要药。
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伤元气耗阴血故也。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脾胃虚弱、虚寒等病症患者忌服;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强烈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可导制缺铁,盖因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人体吸收,另有报道哮喘病人服大黄出现皮肤痒疹、红斑等过敏症状。
该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配芒硝可攻下破积;配枳实、厚朴可导滞通腑;配黄连、黄芩可清热泻火;配附子可温肾降浊。大黄其性刚烈,与乌头、生石膏、水蛭被称为“药中将军”。用之恰当,往往出奇制胜,用之不当则弄巧成掘。临证务必掌握标本虚实,方可药到病除,另外少量大黄又可健脾开胃。
伤寒阳明篇中,三承气汤皆用大黄。大承气、调胃承气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小承气但用大黄不用芒硝,所以行肠胃之燥结也。燥结行而阴阳上下内外皆和。今人不知伤寒精义,初起但发散而消食,次则平胃而挨磨,终则用大黄以攻下,不察肌表经脉之浅深,不明升降出入之妙义。胸隔不舒,便谓有食,按之稍痛,更云有食。外热不除,必绝其谷,肠虚不便,必下其粪,处方用药,必至大黄而后已。夫禀质敦浓,或感冒不深,虽遭毒害,不即殒躯,当一二日而愈者,必至旬日,当旬日而愈者,必至月余。身愈之后,医得居功。若正气稍虚,或病邪猖獗,亦以此医治之,此医但知此法,鲜不至死。噫,医所以寄死生,可以盲瞽不明者,而察秋毫之末乎。不思结纲,但知羡鱼,耻也。旁门管窥,居之不疑,耻更甚焉。
大黄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不到900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现代临床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肥胖症、扁桃体炎、乳腺炎、宫颈糜烂、烧冻伤、带状疱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肾病、新生儿脐炎等等。大黄除药用外,还广泛用于保健、化工、染料、兽药、饲料、酒类、饮料和外贸出口等多个领域,如排毒养颜胶囊、瘦身减肥胶囊等。这些产品不但热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大黄用量大,产地多,因而规格多,大黄国家药典正品共有三个,即是: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正品大黄都是锦纹大黄,产于青海、甘肃等地的叫西大黄,产于四川的叫川大黄。西大黄质坚体重,内部花纹似织锦,品质最佳。药用大黄效力弱,且易引致腹痛等毒副作用。此外药用部位不同也导致药效具有差异性,根茎部和主根具有有星点绵纹,水根为小支根无星点绵纹,大黄是多年生植物,直径越大越好,细则效弱。
大黄一般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白色网状纹理及散在星点,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大黄以身干,质坚实,断面锦纹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优。
绵纹:指药材上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绵状纹理。
星点:指大黄根茎断面上可见的暗红色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是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
朱砂点:专指白色筋脉上的小红点。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星点排列发的规律均是根茎顶端处为2环,往下则为1环,在往下多散在。星点类圆形,质坚而重,色棕黄。
药用大黄,又名蜀大黄,星点排列发的规律多是近根茎顶端处可多达3环。近根处1环或散在,星点形态多呈不规则长形,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以体质充实、个头匀整、内无糠、色泽黄亮、内有绵纹和朱砂点、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咬嚼砂砾感重者佳。
西宁大黄:呈卵圆形,现多为纵切瓣,称蛋片吉,粗皮已去净,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
大黄苏吉:呈不规则圆柱形、腰鼓形,为横切段,粗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
水根大黄:为大黄主根的尾部和支根的加工品。带皮者较多。呈长条状,表面棕色或黄褐色,质坚体重,断面淡红色或黄褐色,具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味苦微涩。
现今大黄产地上以甘肃青海最为道地,规格多已简化,购买大黄时除了用眼看绵纹、星点和朱砂点外,更要闻闻是不是有特殊香气。无糠心表示保存良好,空糠影响药效。川军产量最大但药效不如西大黄。
大黄地区性习用品比较多,又称山大黄,效力较差,服后多有副作用如腹痛等。鉴别要点为山大黄无绵纹、星点。伪品土大黄是民间用药,《药典》没有记载,不可入药,其药性与大黄不同不可代替大黄,不法商家之常用土大黄冒充大黄,牟取差价。土大黄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以根入药。
大黄的伪品主要有波叶组大黄,有华北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天山大黄的根及根茎、藏边大黄的根茎。正品大黄的新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棕色荧光,非正品大黄则显蓝紫色荧光。各伪品则因含土大黄甘而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