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透视我国“儿童用药”之困


◆ 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60多种,占总数的1.7%

◆ 至少50%多的药品在儿科使用时没有标注儿童的用法、用量

◆ 那种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用药就是内科药掰半、减量的观点是错误的

◆ 我国每年有约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 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我国每年5~14岁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的人数可能多达10万

◆ 儿童药的研发障碍主要是临床试验和研发投入,亟待政策助力


  5岁的付浠诺3年前因用药不当导致耳聋,对浠诺全家仿佛晴天霹雳。“我感觉生活里没有一点希望。”浠诺妈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浠诺妈妈说,全家为此几乎跑遍各大医院,一丝希望都不敢怠慢,但医生的结论是,神经性耳聋目前不能治愈,只能依靠辅助助听器,实在不行就植入人工耳蜗。


  这种切肤之痛,使浠诺妈妈意识到:在用药方面,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错误用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浠诺并非孤例。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约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另据统计,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对这些数字“耿耿于怀”。他向《瞭望》新闻周刊评论说:“这些数字的背后,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孩子,也给孩子家庭带来诸多的不幸,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在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严峻形势背后,是中国儿童“缺医少药”的现实。《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人数的19.3%,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


  截至2014年,我国约有2.3亿儿童,约占总人口的16.5%。如何改变中国儿童“缺医少药”的现实,保障儿童基本用药需求?企业为儿童“量身定制”药物又面临哪些障碍?种种问题,亟待突破。


儿童用药短缺之患


  从20多年前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王晓玲就注意到一个场景:每天药师都要把片剂碾成粉再分剂量。“20多年来,我们医院的药师几经更迭,但这个场景不曾改变。”


  王晓玲是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在她看来,片剂碾成粉再分剂量,意味着儿童药物在剂型、规格上的不充足。


  王晓玲曾受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委托开展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15家大型儿童医院的儿科用药目录中,剂型排在最前面的是注射剂、片剂,口服溶液剂只有21种。“这对低龄儿童来说,意味着他们可能面临只有片剂可以选择的情况,这就需要把片剂分成1/2片、1/4片,对新生儿来说,可能就得1/8片甚至更小,一旦分得不匀,就可能造成药物伤害。此外,糖浆剂等适合儿童的剂型品种也非常有限。”


  在剂型、规格之外,儿童药数量上的短缺也不容忽视。前述王晓玲开展的调查表明,全国15家大型儿科医院的儿科目录共有药物1098种,儿童专用药品只有45种,占4%,其余1053种药物中,有儿童用法、用量的品种约43%。“这意味着,至少50%多的药品在儿科使用时没有标注儿童的用法、用量。儿童用药说明书和用药信息的短缺,以及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不明确,也使儿科医生每天都面临着法律与临床的两难抉择,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超说明书用药。”王晓玲说。


  另据《白皮书》披露,截至2016年6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有国产药品批文176652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为3517条,占药品总体批文数量的2%。其中,中成药占比68.5%,化学药占比31.5%。从药物治疗作用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其他领域的适应症产品比较少。“这说明现有儿童药物的治疗领域偏窄。”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步泳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用药就是内科药掰半、减量,这是错误的。因为儿童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病理特点,儿童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有其特殊性。“即使儿童和成人得同一种病,其发展规律也不相同,选方用药、注意事项、用药规律也不一样。”


  王晓玲说,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我国每年5~14岁的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的人数有可能多达10万。“全球每天有125名儿童因中毒死亡,中毒也是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2015年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从这个数据看,“对儿童的伤害比较严重。”王晓玲说。


  儿童药物中毒的原因多为误服。这意味着,药品说明书对儿科用药安全至关重要。王晓玲表示,目前我国的药品说明书还比较混乱,儿童的药动力学数据严重不足。“我们希望国家能够要求企业把最新的药品说明书挂上官网,甚至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药品说明书的数据库,以及对儿童临床用药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对儿童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体系,建立儿童的药动力学数据库,让儿童用药有更多、更可靠的科学信息和依据。”


儿童药研发之难


  自2007年专注儿童药,葵花药业已经在儿药市场耕耘近10年。董事长关彦斌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对儿童‘缺医少药’和安全用药的问题早有觉察。”


  据关彦斌介绍,葵花药业集团拥有儿童药69个,2015年已上市儿童药零售额超过50亿元,已成为目前国内儿童药生产企业的一面旗帜。


  尽管如此,葵花药业仍深深感受到为儿童“量身定制”药物的种种艰难。


  关彦斌说,儿童药的研发障碍主要是临床试验和研发投入。从临床试验看,几乎没有母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担临床试验的风险,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而从研发投入看,虽然儿童用药跟成人用药同样都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但通常来说,儿童药的利润要远低于成人药,比如,一个成人药研制成功后的年销售额可能达到几十亿、上百亿,但儿童药的年销售额通常只有一两个亿,至多两三个亿,因此,企业研发儿童药的热情并不高,儿童药的生产厂家也为数寥寥。


  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其中包括北京首儿药厂、天津市儿童药厂、哈尔滨儿童制药厂有限公司等。此外,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也仅30多家,如葵花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儿童用药医疗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占领。


  另从儿童药的市场规模看,我国儿童药的市场规模虽然由2011年的383.5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526.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1.2%,但就一万多亿的药品市场总体来看,仅占约4%


亟待政策助力


  儿童药的研发显然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回溯2003年以来中国儿童用药的相关政策法规,2014年出台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堪称国内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意见》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对鼓励研发创新、加快申报审批、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等多个环节均提出具体要求。


  《意见》落地后,招标政策的变动紧随其后。201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临床用量小的药品(上述药品的具体范围由各省区市确定)和常用低价药品,实行集中挂网,由医院直接采购”。


  2016年1月,审批政策调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审批中心发布《临床急需儿童用药申请优先审评审批品种评定的基本原则》,提出对于防治儿童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注册申请可以加快审评审批。


  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联合印发《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明确,清单内包括的药品,其研发申报受到政策鼓励。


  面对不断传出的利好政策,关彦斌说他的期待非常简单:“我们企业就是希望这些好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这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儿’政策,但是在政策贯彻执行的环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家政策带来的产业推动还没有落到实处,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共同携手来稳步推进。”


  具体到审批政策,关彦斌举例说,一些传统儿童用中药非常经典,也非常好用,但它们往往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好吃,孩子不愿意吃。同时它们的给药也不太方便,主要是散剂,需要用水和开后服用,这样的中药孩子不大好接受,所以家长常常会捏着孩子的鼻子硬往嘴里灌。对于这样的传统中药如果我们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变其剂型、口味,比如把它们变成果冻状的、软糖状的药物,让它们的口味变成草莓味的、橙子味的,孩子的接受度就会提高,服用也会更方便。但从目前来看,这种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改良剂型、改变口味,虽然在审批政策上已经获得快速审批的认可,但在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实施。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儿童用药在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环节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需要政府给予企业更多的关注,让企业能够更积极地为儿童“量身定制”药物。


  王晓玲说,目前我国儿童药的生产厂家较少,儿童药专用的规格、剂型也比较少,导致很多疾病患儿无药可用,或者成人药儿童用,增加了儿童用药安全的风险。“我们期待更多的政策鼓励下,孩子们能够有更多专属药物可用、可选,也让我们医生不再为没有‘武器’、缺少‘武器’而担忧。”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39期

原题为《“儿童要用儿童药”的愿景》

推荐阅读

药品利益链如何打破 |研讨会

很多孩子送到医院已是中晚期,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不该忽视

关注农村学龄前儿童“隐性饥饿”

501个新药获批,中药只有11个,谁束缚了中药审批?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欢迎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