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谭中和
我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应当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抓住医改中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下猛药、出狠招,为实现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是在改革关键时期避重就轻,遇到难题绕道走。
“三医联动”是医改之初确立的重要改革路径和策略之一。十多年来,医疗保险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病不敢就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但医疗卫生改革和药品流通改革进展迟缓,在诸多关键环节和问题上原地徘徊。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困扰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以及事业单位编制身份的种种束缚等影响医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未破题。
二是大多数群众仍然谈“医”色变,医患关系不和谐。总之,公立医院仍然在追逐经济效益为中心,玩起“体内损失体外补”“药品损失耗材补”等“猫捉耗子”的游戏,导致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不能令群众满意。部分医生丧失最起码的医德医风,为了获得高额回扣仍挖空心思变相开“高价药大处方”。
三是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怪相百出,一批批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疗效好,群众公认和喜欢的常见药消失,一批批经过所谓竞标采购的药品在执行了“零差价”后的实际价格,仍然高出私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同种药品的价格,等等。
其结果是医疗保险改革的成果被蚕食,群众的获得感大大降低。这些难题的解决才是众望所归。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和愿望,才是医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有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置人民群众的诉求于不顾,对上述改革难题绕道走,追求改革的表面文章和轰动效应,掩耳盗铃似地认为成立个新机构、垒个新台子、搭个新班子,就能把医改中的问题一扫而空,这恰恰是改革不敢碰硬的表现。这不仅延误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更重要的是践踏了群众对医改的信心和信赖。必须坚决纠正,让医改回归正确的道路。
我国医改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医改的动力问题。医改的真正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需要,来自于广大的医护人员对救死扶伤的追求,而不是一些政府部门和利益集团的需要。
二是医改的阻力问题。医改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政府部门权力的调整和相关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利益的调整。政府部门应切实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部门和集团的利益出发,大力推动医改。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相关利益方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经过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才能创造出利益共享、公平公正有序的医疗卫生、医药和医保的发展环境。
三是改革的发展问题。改革的种种举措应当既解决当前突出矛盾,更要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和流通,以及医保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的协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详见《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第1期
原标题:医改需要在破除阻力解决动力问题上实现突破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