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原来,村医前世今生的素描是这样的……

导读:村医,从来都刻着时代的烙印。村医的职业可以分为前世、今生和未来,三个时代的村医,三种背影,刻录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卫生面貌。家庭医生作为村医的未来又有哪些发展,以前的村医职业又有什么差别,下面为你细细解析!

很多村医都有这样的印象——打记事时起,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或许是从小看着父亲背起药箱背影的崇拜,在自己心底种下了难言的悸动;或许是不能让父亲的老手艺失传,也或许是乡里乡亲的那份信任需要有人传承……总之,从自己决心接父亲的班算起,自己也是拿起小药箱十几年的村医了。

新中国70年,如果每20、30年算一个阶段,村医伴随共和国走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阶段,三种心境,三个背影,一代一代,村医不但是一份职业,也是记录新中国农村变化的“史记”。

前世我的

父亲是个赤脚医生

人物素描:

走村串户是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一年又一年的酷暑盛夏与刺骨寒冬,乡村小路上的草被父亲的双脚踏平踩明。那是新中国最朴素的时代,这一代村医身上刻着一生简朴,为人厚道的烙印。他们一边劳动,一边为农民看病,一边采草药,一边搞防疫,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家庭医生,也是最早的全科医生,是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时代素描: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毛泽东知悉了这样一组数字后,十分不满意,于是有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毛泽东主席批评当时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手持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这可是一本《全科医疗医药》宝典。儿时的我,也常常拿来翻阅,咳嗽、呕吐、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灭蚊、灭蝇、核武、生化武器防护无所不包。这本书是我的启蒙,连同父亲的背影,让我后来立志接过父亲的小药箱。

后来才知道,《赤脚医生手册》发行量仅次于《毛泽东选集》,先后被翻译的文字达50多种在全世界发行。据说到今天欧美国家的书店里,还可以找到英文版本的《赤脚医生手册》。如果哪位朋友出国,见到这本书,一定帮助我买回来,在此万分感谢!

今生 作为

乡村医生的我

人物素描:

我接过父亲的班,自己也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我的背影,在孩子印象里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当初我眼中父亲当赤脚医生的风采?这个问题,常常在我脑海里萦绕。

与父亲一样,走村串户也是我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相比父亲做村医时,我在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上的任务要繁重得多。在处理与上一级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关系上,我身处的矛盾要大得多。在村医群体之间,我们经常在QQ群和微信群里交流,更多使用社交网络发泄内心的困惑与不满。在与村民的关系上,要比父亲那个时代淡很多,医患关系虽然不如城市里那么紧张,但也远不如父亲那个时代亲切了。村里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了,有能力有钱人都不住在村里了,剩下的村民收入少,有病扛着,不吃药。

儿子要结婚了,现在农村结婚可是高消费的,房子、车子、财礼加起来要七八十万,娶媳妇难。这个投入对于村医而言,是不堪负重的,在儿子心中,作为村医的父亲不算是个成功的人,好在儿子也没有啃老。

时代素描: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农民价值观念大变革的30年,也是村医迷失的30年。这一代的村医,没有赶上中国经济红利期的利好,反而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受挫。眼见村里他人起高楼,眼见村办教师完成了身份转化,眼见公共卫生任务越来越重,眼见村里的人越来越少……

传统中国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集体劳作变成了个体家庭独立劳作。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开始打破“庄里乡亲”的社会关系,改变了熟人社会的群体生活网络,进入由陌生人按着市场原则进行组合的新劳作环境。

村医对这3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准备不足,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 村医的医学水平、服务能力没有提高,还维持在赤脚医生时代,没有跟上中国社会这30年的大发展。

  • 村卫生室的经营模式,维持在最原始个体经营者状态,设备落后、条件简陋、经营意识原始,村医的收入机制还是依靠打点滴卖小药,总之,各方面都在吃老本。

  • “新医改”之后,管理村医的政策多了,但各种配套政策没有跟上来,但村医年龄已大,体力大不如前。

  •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空心化,这对于村医而言,是比政策还要致命的,村里没人了,村医靠什么养活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村医群体基本处于“静默”状态,因为村医完全无心面对这个问题,无力解决这个问题。

8亿农村,只有4亿留在农村,4亿人外出了。留下的被称为“38-61-99部队”,其中,38是指40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61是指6104万的农村留守儿童、99是指1.5亿的农村留守老人。村医由之前为8亿人口看病吃药服务,缩减为4亿人口服务。农村越来越萧条,村医越来越老,这让乡村医生模式难以为继。

未来作为家庭医生的新村医的他

人物素描:

赤脚医生已不在,乡村医生也即将退出历史,新的家庭医生正在降临到农村。今后的村医,将是一个另外一种景象,有学历、年轻、不靠打点滴卖药维生、收入高,会使用各种互联网+为村民服务,既是为留守村民服务,也能为外出务工村民服务,村医重回为8亿人口服务的时代。

国家要为家庭医生村医配备全科设备、标准着装、统一车辆,那个背着小药箱的背影将会越来越模糊,开着家庭医生服务车走进村民家的村医会多起来。他们也都考下了国家“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质,告别了《乡村医生证》,迈进了执业医师的序列。这样的新村医,可以用各种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穿戴设备,为外出务工的村看到他们留在农村家人的健康,远在千里之外,外出务工人员就可以采购村医的服务。

时代素描:

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自2011年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以来,国家再次对家庭医生制度给出明确的指示与推动。

(1)在“谁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上,《通知》文件明确了“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确立了村医作为家庭医生的性质与地位。

(2)在“签约服务费从哪里来?”的问题上,《通知》文件明确了“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以及“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的新模式。

(3)在“签约手段”等问题上,《通知》文件明确了“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客户端、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增强群众对于签约服务的获得感。”

村医这一行,

几乎都是父一代子一代,

感恩老一代的赤脚医生;

心疼改革开放30年迷茫一代的乡村医生;

期待新一代的家庭医生村医!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