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陕西、广东、天津、山西、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及河南商丘,在药菊中质量较佳,主销全国各大城市;滁菊主产于安徽全椒、滁县,品质较佳,主销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各大城市;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微菊)、浙江德清(清菊),主销华南、福建及河北等地;杭菊(白茶菊、黄甘菊),主产于浙江桐乡、嘉兴,主供出口及销全国,汤黄菊主产于浙江海宁县;怀菊产于河南武陟、鹿邑、沁阳、博爱,为四大怀药之一。
采收
在立冬之后,约有30﹪的花朵首批开放时,便应抢晴采摘头花。头花是菊花质量最好的话,蕾粗、花大、瓣厚。头花一定要在霜前采摘结束。在桐乡,一般年份,采摘头花的截止日期是11月20日。头花采摘后4~5天就有50﹪~60﹪的第二批花进入开放盛期,第二批的花在产量上占主要地位,花最多。第二批花采摘后6~7天,尚有少量的第三批花相继开放。第三批花花质比较差,数量也比较少。第三批采摘结束之后,后来开放的花就比较少了,但有些年份可以采摘第四批花。
加工方法
亳菊:采收时连杆割回,倒挂在通风阴凉处;至八成干时,将花摘下,至熏房内,用硫磺熏白,一般熏24~36小时后,再取出晒至足干。
滁菊:采收后阴干,熏白,干至六至七成时,用竹筛将花头筛成圆球形,再晒成足干。晒时忌用手翻,需用竹筷轻翻。
贡菊:摊于竹帘上,置入烘房内烘干。温度掌握在30℃~40℃,先高后低,烘至象牙白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阴干。
杭菊:采用蒸熟晒干的方法。将采收的鲜花薄薄地摊晾半天后,薄薄地放入直径约30厘米的蒸笼内,不超过2厘米厚,在旺火上蒸3~5min,倒在席上晒干。一笼花一个位置,不搅散,晒3天后翻一次,继续阴干。要保持花朵的洁白、完整以保证质量。
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种。第一次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张开的时候摘收下来的为胎菊,前两次采摘的质量最好,经干燥加工出来后为特级花选用的是头序花蕾初开的嫩芽,精心的蒸制,烘焙而成.另外,比胎菊再小一些,完全没有开放的菊花花蕾加工后称为菊米。
正品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亳菊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滁菊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贡菊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胎菊是含苞欲放的杭白菊,形态整齐、花瓣内敛蜷曲、色泽金黄、手指轻捏立刻化为粉末。
杭菊
野菊花: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野菊花
山黄菊:本品容易散碎,呈半球形,头状花序0.8~1.5厘米。总苞片2~3列条形披针形的苞片组成,苞片外边密被茸毛,舌状花一列,黄色,长矩圆形。先端3~4齿裂,管状花长约0.4厘米,冠毛膜片状,上有芒刺4~5枚,长短约0.1厘米。每一管状花基部伴生一草质托片,约与管状花等长,宿存。气微香,味微苦。
山黄菊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5~10g。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
三等:干货。呈圆盘形或扁扇形。花朵小,色黄或暗。间有散朵。叶棒不超过5%。无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呈绒球状,朵小、色次(即尾花)。间有散瓣、并条,无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花头小,圆形白色,花心淡黄色,朵不均匀。气芳香,味甘微苦,间有散瓣。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花朵小、玉白色、心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间有不严重的霜打花和蒲汤花。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圆形或扁扇形。朵较瘦小,色泽较暗。味微苦。间有散朵。无杂质、虫蛀、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