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援藏风采】踏天路 登高原 把更好的医疗服务送到边疆

  援疆”、“援藏”这两个词,几乎成了“艰苦”的同义语,很少有人把这两项都做了。然而,人民医院的侯坤医生却在4年内把两项都“搞定了”。这位要到2019年6月才结束援藏任务的医生说:“援疆、援藏是我登顶人生高度的天路。

  去年6月18日,侯坤开始3年期援藏工作,担任江孜县卫生局副局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江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同时肩负“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重任。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侯坤援疆期间



2016年6月,侯坤离沪抵藏



浦东送给江孜两份“大礼”


  一个外科医生的成功来源于什么?“第一步应该是技术过硬,得到患者认可。”侯坤说,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执行援疆任务,在莎车的一年半中,“蜜月期”一般的医患关系让他增加了自信,医术也有了提高。



  而在江孜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也充分发挥组团医疗援藏专业优势,积极传道授业解惑,他与骨科专家曹师锋在县人民医院共开展三级以上手术30余例,指导进行各种全院性培训讲座10多次。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年楚河上游。在这个历史名城中,经常可以见到国内外游客,然而,急性高原病常常困扰着医院——这里缺一个氧疗中心。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对口援建西藏江孜人民医院。2015年7月到8月间,侯坤代表院方第一次去了江孜。



  “事实上,来自各个渠道援建的医疗设施并不少,因为没有人会用,很多都闲置了。”江孜县人民医院已经有微压软体舱、常压饱和吸氧装置等设备,侯坤举例说:“需要进行一个智能连接,更好地发挥设备的效能。”组团里的樊聪慧和刘怡两位医师出身急诊科室,对高压氧仓非常了解,于是重新组织了设备,并培训人员,开发出一个因地制宜的“氧疗中心”。去年11月下旬,“氧疗中心”正式对外服务,浦东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说:“感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组团式服务。”



  因地制宜外,还要填补空白。利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政策和“组团式”医疗援藏队的资源扶持契机,在侯坤主导下,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选派微生物专家房华到县人民医院开展此项工作。根据医院需求,房华就医院检验科布局不合理、业务开展薄弱、设备不先进等方面进行一一整改,同时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带动当地医务人员,培养出了4名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微生物项目开展了18项。目前日喀则地区首家规范化微生物实验室已建成并正常运作。



牧民医保结算不再跑三天


  侯坤回上海过丁酉年春节,除了陪自己小家家人,还陪了另一帮大家“家人”——由于担任“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长,他与很多关心江孜发展的企业家结缘,利用假期去为“老板们”参谋给江孜提供的援助。


  “药品和设备都太简单了,钱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江孜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江孜县总面积38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7191米。县辖18个乡1个镇,155个行政村。侯坤几乎跑遍了江孜,发现了农民们看病的痛点:农牧民每次就医后必须要到卫生局人工核算、报账,一次报销最少需要3天,一天用在来卫生局的路上,一天在卫生局排队、报销,最后一天用在回家的路上。



  侯坤总结出三大“痛”:一,除江孜县人民医院有最基本的电子病历系统,全县卫生系统无任何信息化设施,缺少县级卫生方面的数据;二,财务还是原始的手工记账;三,未形成县乡两级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缺少相关卫生数据,从来没有建立在科学大数据基础上的疾病谱。



  “江孜最缺的是农牧民医疗实时结算系统和江孜县基层医疗卫生监管系统。”侯坤期望这两个系统建成后,农牧民可以像上海居民一样,刷卡看病,当场结算。目前,医疗援藏已完成项目建设书和项目实施方案工作,并获得日喀则市发改委批准。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代表的是浦东水平和速度。”侯坤的愿景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建设县级智慧医疗中心”,实现全区跨地区实时结算,实现县内农牧民就医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即全县境内所有医疗机构均能随时调阅农牧民的健康档案、历史就诊信息和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信息。


  对此,他信心百倍:“要提升江孜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建立日喀则东部地区的医疗服务诊疗中心。”



本文来源: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