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专注高值耗材学术推广。对日本医疗行业发展有一定研究。
同学聚会上,一个同学和我抱怨。
他说自己去年年末开始接受医药公司的邀请去外面开始讲课。刚去了没几次,讲课渐渐开始熟练了,央视就曝光了,弄的讲课邀请一下没了。除此之外,感觉最近代表拜访的也少了很多。看起来不是很高兴。
可能大家都有一样的担忧,不知今后自身的发展会如何?
我们可以从日本药代的现状得到一些启发:
前几天看到一份日本的MR白皮书,通过问卷的形式向203家企业中的12231名医药代表获取信息。经过整理后介绍了一下2015年日本MR(Medicinal Representation.MR)的整体情况,分MR环境变化以及MR业务以及烦恼这两大部分。
我看了后感觉很多情况和中国的非常接近,值得一说。日本MR白皮书中提示日本医药代表的三个发展倾向:(以下数据都取自该调查)
01
一线管理层弱化,带人经理减少
目前日本共有销售管理人员8033人,和最高峰的2013年9012人相比,下降了很多(如下图),速度比MR总数下降还快。目前日本MR经理人均管理8人左右,06年的时候人均管理6.6人,管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02
专利产品是决定MR数量的首要因素
在日本目前雇佣MR的207家医药企业中52.7%是99人(MR数量)以下规模小型企业。但是从MR人员总数来看,51.7%的MR在MR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就职(20家左右)。2015年日本MR有64135人,和最高时期的2013年65752人相比略有下降。原因是什么呢?几个大型药厂的专利到期,减少了相应的MR数量。可见专利产品是决定MR数量的首要因素。
其中有一条信息比较有意思:日本MR的年龄构成中有大量40岁以上的MR(将近30%)。
这30%的40岁以上人员不都是带人经理。因为问卷中显示目前日本带人经理(包括各种大区经理)平均一人带8人左右,无论如何不可能占到30%的比例。我过去在日本总公司也见过不少年龄很大的MR,可见MR在日本是一份可以干到退休的工作。还有一些141个60岁以上的MR,估计都是退休返聘的吧。
还有一点是女性MR比例持续上升,已经达到了9200人,占到了整体的14%。而2006年的比例不到10%,男性MR的数量是在减少的,而女性MR的数量是在每年都在持续增加的。日本的平均结婚年龄越来越大或者选择不结婚,所以职场女性越来越多。
日本政府这几年也渐渐强化了对女性的支持力度。我过去一个日本女同事结婚有了孩子后也没辞职(日本的爷爷奶奶很少照顾孙子,一般都是太太自己带孩子),她把孩子安排在一个营业到晚上九点的幼儿园去了,我也是真心佩服。
03
管理以区域为主,强化效率,拜访次数要求高
日本现在对MR的管理除了个别产品,其它基本以区域为主。问卷中显示6成以上MR是以区域划分管理,不但要去大医院,小诊所也要兼顾。6成以上不按照治疗领域划分,负责多个产品,一家医院中什么科室都要跑。
另外对销售的拜访次数有很高要求。报告中显示半数以上药代每天能见5-9名医生以及1-2名药剂师。这中间如果需要远距离移动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这么高的拜访次数,大多数药代的拜访次数还是比公司要求的低了。而且这在医院开始限制拜访的条件,越来越难。
我认为销售管理是很重要的,但是各位也不要过多期待。这个行业还是靠实力说话,这点在日本和中国同样适用。
▌我们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到两点:
1、MR第一要务是要注意挑选产品,选对跑道比跑的快重要,否则无路可跑。产品的金融属性只会越来越低。所以挑选一个需要MR推广的产品吧。大量日本MR的经历告诉我们,产品被仿制后会有什么下场。
2、能不能拜访到医生是MR战术层面的最大挑战。而这点不仅仅取决于客情,更取决于你给客户带来的信息是否有用以及你的沟通能力是否到位。药品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医药知识,更多的是要提供个人发展相关的建议,帮助医生开拓人脉,和大专家合作等渠道。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提升个人能力来解决的。
▌对于国内MR来说,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在日本以及中国的这种老龄化急速加剧的情况下,市场规模是很难减小的。并不需要那么的悲观,毕竟市场规模还都在。
虽然大环境有所变化,仿药比例上升,但是只要你变换跑道以及运营方式,总能找到突破点。
与其担心市场变化,不如担心一下自己的能力。
当你的提供的商品中产品性能本身的性能权重有所降低的时候,是需要你提高服务来进行弥补,否则要么接受降价,要么退出市场。
所以你有两个选择:选择高性能产品销售,或者提高你的服务水平。
下几篇我将继续解读日本MR白书,重点介绍日本MR的烦恼已经应对策略,敬请期待。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丨医保丨两票制丨市场准入丨
丨职场丨福建医改丨产品经理丨
丨专业拜访丨学术推广丨合规丨药企营销丨
丨一致性评价丨医药代表丨日本药代经验丨
▌首图@思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在微信后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