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投票|公立医院亏损是个伪命题,关键看你怎么做

医院财务,成为2017年热门讨论话题,尤其是湖南湘雅医院、山东齐鲁医院陆续曝出在当地医改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后,由于财政补偿和配套改革跟不上而纷纷亏损的消息。

 

更有中国社会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做出“惊人”预测:“最晚到2018年,大量公立医院包括三甲医院都会亏损。”

 

趁热打铁。在3月25日~3月26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一场以“公立医院面临着财务亏损吗”为题的辩论赛成为论坛的压轴大戏。

 

支持“公立医院将面临亏损”观点的正方嘉宾有,中国社会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以及《看医界》总编辑郭惊涛。

 

认为“公立医院不会面临亏损”的反方嘉宾有,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原巡视员廖新波,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王茂生以及《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总编辑汪言安。



医院收入渠道减少

 

“我说公立医院会面临亏损,只是说部分医院,具体一点是说县级医院以及部分地市级医院,当然,省级乃至北京的一些医院也存在亏损的可能。”朱恒鹏首先发言。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以前,医院的收入由药品加成、医疗服务费和政府补贴构成。而在全国公立医院推行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成为国家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后,医院收入结构变成了医疗服务费和政府补贴。

 

朱恒鹏分析说, 2003年到2013年,由于居民收入增长快、全民医保,公立医院迎来了“黄金时代”,年均收入和成本增幅均超过20%。可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公立医院的年均收入(逐步)降至12%、8%,“但成本增速并没有下降。”

 

朱恒鹏直指,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控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医保(而这些人又是公立医院的“忠实”患者和医药费用支出“主力”)、财政没钱补贴,均是导致公立医院收入减少,成本居高不下,最终走向亏损的原因。

 

廖新波认为,公立医院面临收入减少的大环境,但政府、院长会积极想办法,不会坐视医院走到亏损那一步。

 

医院成本结构改变,人力成本问题突出

 

除了收入结构,医院的成本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辩论会上,一位来自河南省开封市医院的参会者介绍,开封市有一家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达到了51.7%,另一家医院达到了40%,公立医院面临非常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一是医院职工的总量在那里,要发工资;另外一方面就是养老保险,所有的保险都让医院交,而且比例在增加。这些都是医院的成本。

 

《中国县域卫生》总编辑汪言安也介绍了其他医院存在类似的情况:同样是河南的一家医院,全院大概有400名职工,但是有1/4的职工是通过各种关系来医院的,后来医院领导引进第三方管理机构来进行绩效改革,才管控住了人力成本。

 

基于此,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王茂生介绍高州市人民医院经验,高州市人民医院年收入是15个亿,结余八千万。高州市在广东省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但高州市人民医院能做到有结余与其法人治理结构和精细化管理分不开的。

 

公立医院如何才能不亏损?

 

作为“公立医院不会亏损”支持方,王茂生院长现身说法。“政府每年给我们医院就是40万,关键的是政府给了我们政策。政府很早就放权,人力、财力、绩效各方面让医院自己做主,而且在医院建设上他给了地。所以这些在医院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不是钱更重要,而是政策更重要。政府给了医院院长真正的法人治理空间。”

  

朱恒鹏认为,医院增加收入无非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医疗需求量大;第二个渠道,医院给老百姓提供的医疗服务技术好、质量高,成本比别人低。

 

汪言安在分享时提到,在他调研的包括河北、河南、黑龙江、浙江等省份的8个家县级医院医院收入的结果来看,这8家医院中有7家医院收入是有结余的,他们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坚定地践行管理绩效改革模式;二是,想方设法让政府补贴和医保结算到位;三是向分级诊疗要收入;四是,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提高学科能力,让患者能够在本区域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