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陈芬儿:让创新技术在中国走得更远

陈芬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雅生物首席科学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主任编委


小编:陈院士,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与化学为伴,在药物合成工艺研究之路走了几十年,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科研感悟吗?

陈院士:刚开始学习、研究药物化学主要是兴趣,之后就感到责任重于兴趣。药物化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研发新药和研究制药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药物的工艺技术研究,能极大改变药物的生产,降低制药成本,让更多老百姓能用得起好药,这在现阶段的中国尤其重要。

小编:1994年您的“生物素立体专一全合成研究”引发业界轰动,2001年您的团队研制出d-生物素全合成新路线。投产后,d-生物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我国从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主导国际主要市场。能请您讲讲其中的经过吗?

陈院士:其实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能降低制药成本,造福更多患者,我和我的团队都感到很开心。关键技术对合成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这个药的合成技术一直被瑞士罗氏公司垄断。我希望将来中国能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让外国人来进口。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制药人的骄傲和愿望,为此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小编:您非常注重产学研转化,被人称为“教授发明家”。能和我们谈谈您最关心最想做的是什么吗?

陈院士:科研选题一定要能解决现实问题,对社会有推动意义。研究成果一定要有社会效益,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我希望创新技术可以在中国走得更远。我还想要做些事,比如再做几个原料药生产新工艺的重大创新项目,建立一支药物化学和精细化工领域的学术研究团队,培养年轻人等等。

小编:您认为医药工业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院士:药物合成工艺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客观环境也一直在变。我们所说的“创新”不是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制药人是时刻在追求“更好”的。这种“更好”就是不断优化,比如更经济,更有效,更环保,更节能。其实这就是医药工业的创新。我一直保持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习惯。新技术发展很快。有时候,一种关键技术发挥到极致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新技术都很有前景,但最终还是需要实际检验。


陈芬儿院士简介


研究领域

· 药物合成创新工艺的研究

·  手性药物与手性技术的研究

·  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应用研究

·  天然产物的化学全合成研究

·  基于计算机辅助和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药发现

人物经历

1988年获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药物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四川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88-1992年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讲师,1993-1995年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副教授,1996-1997年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教授,1998年至今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95年7月至1996年1月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1996年7月至1997年1月伦敦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生物药学系访问学者。2016年8月为博雅生物院士工作站揭牌,获聘博雅生物首席科学家。

博雅生物董事长廖昕晰为陈芬儿院士颁发首席科学家证书

现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别为“anti-Cancer Drug Discovery”,“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药学学报》,《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


大咖二三事

·  首创以富马酸为原料、不对称催化为核心技术的生物素不对称工业全合成新途径,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

·  首创以邻硝基甲苯为原料、芳构化为关键技术的双氯芬酸类药物工业合成新途径,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开创以改良的1, 2-芳基重排为关键技术的2-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洛索洛芬钠、布洛芬和萘普生等)工业合成新途径,突破了国内外传统生产工艺,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首创以丙酮为原料、不对称催化为核心技术的喜树碱类抗癌药(拓扑替康、伊立替康)的工业合成新途径,突破了国际普遍采用以天然喜树碱为原料的半合成生产路线,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一条化学全合成喜树碱类药物的生产线,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指导的博雅欣和(博雅生物全资孙公司)瑞舒伐他汀钠的制备方法获得2016年抚州市科技创新特等奖。

抚州市委书记肖毅为陈芬儿院士颁奖



来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