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无可厚非,但长期服药也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如何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呢?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经络与穴位就好像人体的天然药房,可以帮助我们防病保健,祛病强身,而且还无毒副作用。
▼
「 能与补药媲美的穴位应用秘籍 」
在十二经络上分布着诸多穴位,它们都着有各自的“专长”。将这些穴位单独或组合使用,通过敲打,按摩等方法,简答易操作,效果却不比吃药差哦!
- 六味地黄丸 -
复溜穴
复溜穴,属足少阴肾经穴,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的水又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它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可补肾益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另外,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也可治疗肠鸣、水肿、泄泻、盗汗、自汗、脚气等病症。
● 这个穴位很重要,下面还会多次提到它!
- 十全大补汤 -
太溪穴、涌泉穴、复溜穴
鹿茸、枸杞、虫草是众所周知的补肾佳品,其实在穴位里也有这样的补肾组合——它们就是复溜、太溪、涌泉。
①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有滋阴益肾,改善手足冰冷之功效。
② 涌泉穴:这个穴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它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有开窍、泻热、降逆的功效。作为中医临床急救穴之一,配水沟、内关主治昏厥。
太溪、复溜两穴常相配而用,按摩效果很好也无特殊禁忌。操作中,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两个穴位每天交换着揉一揉,可壮阳强身,散热生气。
● 若同时艾灸肾俞、关元、气海等穴,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 逍遥丸 -
太冲穴、阳陵泉
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可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且见效更迅捷。
①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按摩此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② 太冲穴:在脚面最高点,下面是大脚趾和二脚趾分叉的地方,用手的食指指腹,抵在凹陷处,把发力点作用在骨头上,点揉3-5分钟。
作为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改善烦躁、易怒、眩晕、月经不调的情况。
- 牛黄清心丸 -
少府穴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两次。
按摩少府穴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 麦味地黄丸 -
尺泽穴
尺泽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可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位于人体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每次3分钟,每日两次。
按揉肺经的尺泽,若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 牛黄解毒丸 -
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属足阳明胃经,可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 参苓白术丸 -
太渊穴、商丘穴
① 太渊穴:属肺经原穴,位于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太渊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② 商丘穴: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可以治疗各种炎症,补足气血、保养乳腺。该穴属足太阴脾经,属金,脾经属土,刚好也有“土生金”之功效。
● 太渊、商丘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补肺健脾,益气止泻,对于改善体倦乏力功效显著。
- 保和丸 -
大陵穴
大陵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穴,穴位于人体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稍加用力按揉。
此穴性属土,可缓解治疗口臭、心痛、胃痛、呕逆。还有健脾的功效。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吃保和丸,为您增加胃动力,消食导滞,缓解脘腹胀满。
- 杞菊地黄丸 -
曲泉穴
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在大腿与小腿连接褶皱尽头的凹陷处便是曲泉穴。用拇指需稍加用力按揉每次5~8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 注意,按摩期间注意不要进食油腻、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