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打造“指尖上的医院”还需迈过几道坎?

只需动动指尖,挂号、缴费、咨询等就医流程就能完成……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的“指尖上的医院”在全国蓬勃发展,患者挂号、问诊、取药效率大大提升,缓解了部分“看病难”问题。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公立医院在“指尖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平台功能单一、除了预约挂号其他看病环节排队仍然时间长等问题。此外,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有待打破。


  

“指尖上的医院”让“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路”
  

“挂号、缴费动动手指就能解决,检查结果也会发到我手机上,太方便了。”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刚带孩子做完检查的刘莉,指着手机上的医院微信公众号说。
  

家住成都郊区的刘莉,以前带孩子看病苦不堪言。开药、检查、复诊,至少要跑三四趟,每次往返加上排队,大半天时间就没了。如今,通过医院的微信公号,看病时间缩短了不少。
  

“指尖上的医院”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让数据多跑腿,患者少跑路,正在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便利。
  

在浙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发的“掌上浙一”APP,近几年已在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数十家医院得到应用。记者看到,“掌上浙一”的界面分为手机挂号、智能分诊、取报告单、医院导航等8个板块,患者可进行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健康管理等操作,不用再挤破头去排长队。
  

在北京,患者只需关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北京肿瘤医院等22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截至去年底,“京医通”线上平台累计预约挂号量已达443万人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等专家说,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让患者避免长时间排队,提高其就医效率。远程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这让医疗条件落后地区的患者,动动指尖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疏通分级诊疗“神经末梢”的重要环节。


  

不同医院之间存信息壁垒
  

挂号、候诊、收费时间长而医生问诊时间短,被医疗界称为“三长一短”的“看病难”问题,被普遍视为患者的“痛点”。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医院看病流程再造,是打造“指尖医院”的目的。
  

不过,记者发现,一些医院的“指尖化”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功能单一,仅能实现预约挂号,连在线支付都没有实现。就诊当天,患者仍需到医院挂号窗口缴费,换取纸质挂号单,在就诊高峰期仍然避免不了排长队。而各项就诊流程也变化不大,检查、开药仍然需要一次次排队缴费。
  

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认为,现在,互联网医疗还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挂号、打印检验单等医疗服务“周边领域”,大家仍然一窝蜂在线上找大医院、找大专家,对于分流患者作用有限。
  

此外,信息壁垒是目前“指尖上的医院”发展的一大障碍。“不同医院要不同的就诊卡,都得事先办好卡才能在网上约。”家住成都的夏女士说,“都互联网了为什么还不能信息共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副研究员朱坤表示,全国多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均为各自独立招标建设,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标准和接口不一致,分散在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成为相互隔离的信息孤岛。
  

“在信息相互隔离的状态下,不同医院的医生对于患者过往的就诊、用药、病史等情况一无所知,造成很多重复劳动。”重庆市永川区卫计委主任邹光明说,如果每个医生只要输入患者名字,就能看到其所有的医疗信息,依托患者的健康大数据,可避免重复诊断和重复检查,不仅将减轻患者负担,还将大大节省医疗资源。
 


统筹发展补齐短板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共享。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如果接入同一平台,需要调整不同的系统,工作量巨大。由于此前各医疗机构都是自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系统,因此往往感觉弃之可惜,对于共享信息的动力不足。
  

专家提出,除了预约挂号功能,要加强医疗环节的流程再造,减少其他环节的排队时间,并逐步拓展网上诊疗,分流患者。
  

有患者反映,预约挂号常常出现线上排长队的现象。按院方规定的放号时间紧盯着手机屏幕,专家号刚刚放出来一会儿就没了,出现了“网上号贩子”问题。据悉,北京市卫生部门正联合市网信办、公安局等7部门就互联网散布的“号贩子”“医托”等违法信息,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
  

业内专家认为,这个现象的背后还是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指尖化”程度提高,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增加优质医疗资源。




来源:新华社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