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泉,主任医师,莱芜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兼肿瘤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优秀中医学科带头人。主编中医药专著2部,撰写论文20余篇,主持课题10余项,获得专利2项。
“老刘,看着你精神头不错啊。”“喝着你开的药,带‘瘤’的日子不那么难熬了,我有信心再多活上几年。”3月30日,在莱芜市中医医院专家门诊,70多岁的肺癌患者刘老汉复诊时,与陈树泉乐观地攀谈着。刘老汉在2014年时被确诊为肺癌,因年事已高,坚决不同意做手术。在亲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陈树泉,走上了中医药抗癌路。3年多来,在陈树泉的治疗方案下,他与肺部肿瘤“友好”并存,反复咳嗽、关节疼痛、四肢肿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肿瘤是世界医学难题,近年来发病率呈高发态势,令人谈之色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临床工作中,陈树泉结合经典药方、现代医学成果和个人经验,在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形成独到见解。作为莱芜市中医医院肿瘤专业学科带头人,秉承“师古而不泥古”的求学为医理念,他率先提出了“引经化疗”学说,将中医“引经报使”的理论与化学治疗完美结合起来,探索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体系。他创新性地提出了“酸不忌邪”论,打破了长期以来肿瘤治疗领域对酸味中药的禁忌。在此理论下,陈树泉研制开发了能有效预防、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降低癌细胞转移率的“扶正化积丸”,他研制出的康复止痛膏(散)、升血丸等系列抗肿瘤药物,得以在省内推广使用,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在陈树泉的带领下,2000年,莱芜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被确定为省中医重点科室,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014年又被确定为省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肿瘤科学术水平及影响力达省内领先地位。
陈树泉专长于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也是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的圣手。他的患者中,内科杂病患者占九成。
在内科杂病的治疗上,他主张发挥经方的魅力和作用。冠心病患者张先生有十几年的胸痛发作史,他反反复复住院、输扩管药物,效果不佳,想试试中医。陈树泉通过舌苔脉象辨证施治,给他开了一剂《金匮要略》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陈大夫,说起来真是神了,我才吃了5服,也就花了百十块钱,胸痛的老毛病就好了。”复诊时张先生对疗效表示十分满意。
一位蒋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活动就胃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吃药输液都不见效。陈树泉诊为寒热错杂症,开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让他摆脱了顽固性胃胀发作的苦恼。不仅如此,困扰患者多时的失眠症状也得到改善。像张先生和蒋先生这样的内科疑难杂症治疗案例,在陈树泉的记忆里不计其数。
“不是中医有多神,而是用药对症了,自然药到病除。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陈树泉说。在他看来,中医就是杂家,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和疾病,只要辨证施治,因方遣药,随症加减,就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他也深知,中医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踏上岐黄之路近30年来,在医学典籍和临床实践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也在诊治患者中充实而快乐着。
3月30日星期四,是陈树泉每周固定坐诊的日子。他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的倦怠。“静下心来给患者号号脉、开开方的时候最自在。”陈树泉说。周四坐诊日也成了他每周最盼望的日子。
中医往往靠“口口相传”,多年来,陈树泉声名远扬,许多外地患者专程赶来找他看病。他深知群众求医问药之苦,对患者一视同仁,不给“关系户”开“绿灯”。有一次他的两个老乡到医院挂了他的号,打电话说有急事想插队早点看病,被他拒绝。“来看病的都很急,我相信他们能理解我的工作。”陈树泉说。
“看不完病号不下班,陈院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诊室里坐在一旁的年轻医师对记者说。因为陈树泉的坐诊时间只有一上午,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他总是坚持给最后一名患者看完才下班。
“来这么多排队看病的,说明患者信任中医,信任咱。”陈树泉说。忙碌的工作之余,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人们对中医认知水平的提高,中医不再是患者走投无路的最后选择,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中医药成为首选。陈树泉介绍,就莱芜市中医医院来说,2016年中草药销售额比2015年增长29.59%,医院自制制剂销售额增长86.11%。“这一方面体现了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说明老百姓选择中医药的意愿在增长。”
日前,陈树泉被国务院批准为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消息传来,令莱芜市许多从事中医行业的人感到振奋。他也是目前莱芜市唯一一名获此待遇的中医。面对这份荣誉,陈树泉表现淡然,“中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身为一名中医,唯有不忘初心,潜心探索,为守护百姓健康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