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我是内二科刘娜,2007年毕业于临沂医专临床医学专业,至2017年7月,毕业已10年,这期间,我从一名医学生蜕变成一位临床医生,从为人子女到为人妻、为人媳、为人父母,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0年,在人的一生中也已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时间段,经历的改变,时间的历炼让我有了更深、更多的感悟与在意,更加在意亲情、友情与健康,也更加在意我工作的主体。
关于我的病患
我工作的内二科,有心血管、呼吸、肿瘤和风湿免疫四个专业,疾病种类相对较多,面临的病人情况较复杂,较特殊,极易触动感情。比如肺间质纤维化晚期的阿姨,犹如生活在无氧的罩子里,用尽全身力气吸进去的空气乃至氧气得不到利用,整个人就像被持续捏着鼻子捂紧嘴巴,却依旧“苟延残喘”。28岁白血病姑娘,经历了无数次放化疗后病情再次恶化,仅靠反复入院输注悬红、血小板维持生命,疾病像吸血鬼一样吸噬着原属于28岁年华的美好与期冀,忍受着药物无法控制的病痛,凝视着年近花甲两鬓花白身材瘦削的老父亲紧缩的眉头,眷顾着6岁的天真无邪的儿子依偎在自己身边满足的小脸,面对我们每次查房,苍白的面容挤出苦涩的笑,都阐述着她对生的渴望,无比艰难、步履维艰却依旧坚强,这样的触动还有很多,每一个鲜活的例子,都让我们更近的接触死神,也更真切的感受健康的无价。同时,面对他们的痛苦与坚持,旁观者都会为之动容,作为一个有感情的普通人都会发自内心的怜惜,更何况作为健康卫士的我们白衣战士。用我的所学、所知服务于病患,救死扶伤、祛除病痛,当义不容辞。那位70岁老大爷,在离医院仅一步之遥的警卫门口猝死倒地,经历了急诊、ICU、内二三个科室,连续3小时的多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最终康复,自行走出病房,得以再次享受天伦之乐,孟大爷的“起死回生”便是对我们从医人员最大的肯定与鼓舞。因此,我真正体会到这个职业的神圣与不可或缺,也因此,我们更要强化素质,提升本领,努力打造成小金刚,服务于我的病人。
关于我的同事
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很特殊,这个群体团体作战的默契关乎生死,这个工作也很辛苦,没有四季更贴,不分昼夜,不知道节假日,和科室同事相处的时间要长过与老公、孩子,更超过父母、亲戚,面对患者,我们是合理之盾,面对死神,我们是接力跑手,我们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战友,是比学赶帮超的学友,也是互利共生的挚友,更是没有血缘的最近的亲人,所以在工作生活中,科室这个小家庭,始终一起勾画的和谐之美,科里的老大哥也仅大我们几岁,他对我们的帮助从业务指导到职业素质再到为人之道,无一保留,主任也是大不几岁的大姐,谈论工作一丝不苟,关心生活细致入微。偶尔闲暇一块儿聊聊天,开开心,畅所欲言,那是姐妹间的沟通,这样一个环境里我享受着友情、亲情、尊重师长,关心学弟学妹,以友谊之心、姐妹之情,对待同事,努力做好团队中忠于岗位的小螺丝钉,同时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也利用工作之余清理一下染尘的办公室,整理一下杂乱的办公桌,为忙碌的科室家庭营造一个相对整洁的环境更舒心地工作。
关于我的家人
因为工作少于陪父母聊聊天,给家人按时准备好一日三餐,与上幼儿园的宝贝一块儿做做家庭作业,在很多的家庭聚会上总是缺席。父母虽已年迈,但都依我的工作特点安排好时间,周到贴心的照顾好孩子,给我更佳的工作状态,没有担心、没有牵挂。同时我的工作还锻炼出老公的一手好厨艺,他虽自己的工作也很辛苦,可还是替我承担了更多家庭责任,飘香的饭菜是我下班到家最好的慰藉,甚至家中琐碎也都帮忙打理,是我生活中的坚实后盾。孩子依恋妈妈是天性,医务工作者的孩子相对较苦但懂事也更早,因为较少休班,孩子自幼与姥姥相处甚多,所以依偎妈妈撒娇的欲望更强烈,而且从不会说话的小不点开始就不愿听“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类似与妈妈分离的歌曲,这样的音乐响起便瞬间委屈的撇着小嘴、红着眼圈、啪嗒啪嗒的掉着大泪珠,以致幼儿园排练六一儿童节舞蹈,配乐“留守的孩子”,每次都花了小脸,但懂事的孩子每次都对出门上班的妈妈说:“妈妈再见,路上小心”,然后再趴在窗户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妈妈的背影。因此,我也倍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休班时打理下父母的家,给家人做顿可口的饭菜,陪孩子逛逛公园,同时细心关注家人的健康,也当好小家的健康卫士。
结语
在这个感动多发,健康为至上追求的岗位上,我会把职业当成事业,细心、尽心打造好金刚钻,成为一名好的医者,更好地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