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改推进社会办医 民营医院的春天再次来临?

2017年05月12日 15:48:44  来源:一财网


  “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3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出了这样一个讯息。

  会议认为,推进医疗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那么,是民营医院的“春天”要再次到来吗?

  “市场是自由的,政府给予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是自由的,同时要求按照法规、法律办医。”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对第一财经表示,“至于能不能办下去,是民营医院自己的事。不过,鼓励社会办医不应该是政府做甩手掌柜的潜台词,而是应该更好地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责任,更好地履行政府应该履行的责任。”

  民营医院“大松绑”

  此次常务会议确定,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同时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其实早在2010年11月,政府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中国为促进社会资本办医,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为其松绑,乃至于多次都出现了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医疗领域的短板能否通过民营医院来填补?

  “事实上,中国的民营医院已有20多年的历程,但至今仍未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信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资本的逐利心理带来了过度医疗,以及人才匮乏导致的医疗质量较差,这导致了老百姓还是涌向公立医院、大医院就医。” 一位长期研究民营医院的专家表示,中国的问题不是医疗资源缺乏,而是配置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不均衡,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不平衡,最缺的是医生,特别是基层的医生,而资本恰恰又不会进入这个领域,因此仍解决不了中国医疗领域的短板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对第一财经表示,“社会资本办医的第一个理由是,中国医疗资源供不应求,这是一个流传广泛的错觉。医疗资源无非是医生和硬件,医生是核心。我国每千人医生数为1.7人(下同),在世界上排第60位,高于人均GDP排名,参考新加坡(1.5),韩国(1.7)和日本(2.1)这三个亚洲发达国家,中国在总体上并不缺医生。”

  而事实上,这些年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利好不断,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的执业环境等,民营医院的数量剧增,到如今已占领了很大地盘。《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我国非公立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比重已超过53%,非公立医疗机构达22万余家,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拥有病床数突破了100万张,诊疗人次逼近4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民营医院最多的国家。社会资本所办的医疗机构也覆盖了医疗领域的多个层面,包括各级各类专科和综合医院、门诊部诊所、体检机构、检验影像机构等第三方医疗辅助机构、高端医疗、医养结合、康复和健康管理机构,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医疗服务机构。

  光有政策,缺乏人才的民营医院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虽然推行了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事实上落地却无声。“好医生很少会去民营医院,若在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从科研、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来讲,都要比民营医院强。民营医院很少会增加供给,只会把现在公立医院的资源挖过来,它们很少会自己培养医生。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减少供给,而不是增加供给。”上述专家表示。

  他同时表示,“目前社会办医主要是三大类,第一类是真正想好好办医院的,这一类不多。第二类是小作坊式,通过不规范经营追求暴利。第三类是财务投资者以办医为幌子,实质上是搞资本运作,把公立医院买来之后,包装整合资产出售,或者打着健康服务业的幌子跑马圈地、吸引投资。后两类将导致巨大的风险。”

  社会办医如何进行

  社会办医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医改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不过,支持社会办医,有一个如何支持的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有一种误解认为,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投资者管得越松越少、门槛越低、给的优惠政策和补贴越多,才越是真心实意支持。甚至有人把一些必要的监管措施也当做‘玻璃门’、‘弹簧门’来破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在社会办医中,片面强调松绑、强调放松监管,已经出现一些误区,孕育着不可忽视的风险。”江宇表示。

  江宇认为,既然社会办医是市场行为、社会行为,就不应当把指标一刀切,此前国务院医改“十二五”规划给出具体目标,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不能只按照这个硬性规定来,因为这是一个预期性指标,而不是约束性指标。

  其次,他认为不能把“进医保”作为支持社会办医的手段。与此同时,社会办医是“办”而不是“挖”,社会资本要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办医院、培养医生,但是目前大部分资本考虑的,并不是新办医院,而是从公立医院挖一块资源,不管是以直接改制,还是以公私合作、股份制等各种变形,实质都是一样的。

  而此次对于个人诊所的放开,则完全打破了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手段,《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从政策角度来看,最关键的信息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制约因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卫生规划是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些信息能为卫生系统发展的方向提供新的和动态的基础。

  “放开个人诊所有积极意义,但不能突破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世界各国通用的调控医疗卫生服务的手段。因为医疗卫生存在‘供给者诱导需求’现象,医生多了,就会制造出不必要的医疗需求。在那些公立医院已经满足区域卫生规划的地方,确实没有必要再增加民营医院。” 江宇表示,这不是对民营医院的歧视,而是历史形成的状况。一些地方以区域卫生规划的名义,禁止公立医院扩张,同时却允许民营医院突破区域卫生规划,这是颠倒了主次。

  同时,《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也曾提到,过去三十年全球医改的一个教训就是不应该破坏规划,而且这个规划应该约束一切医疗机构,不管什么所有制,什么类型。否则的话,一定会导致医疗机构向高端、专科的方向集中。(马晓华)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