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长时间腹痛、腹泻?小心溃疡性肠炎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有两种常见类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趋于年轻化。


出现“里急后重” 需警惕溃疡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而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主要分为四段,依次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不同的病变范围,其临床表现也不同。结肠的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本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中夹杂脓、血和黏液,常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可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肝胆疾病(如脂肪肝胆石症)等肠外表现,甚至出现全身发热、营养不良的症状。该病需要终身治疗,危害较大。


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很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在城市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平时经常熬夜,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炎症肠炎更青睐于此类人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年轻人经常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这无疑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过度讲究卫生可能对某些病的防治不利,卫生条件越好,幼年时期接触各种微生物或病原体的机会越少,则长大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几率相应增高,即“卫生假说”。当幼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出现紊乱,这将直接影响到之后免疫系统的发展,同样会导致儿童时期的过敏和哮喘风险更高。


目前,西医治疗会采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免疫调节剂、营养支持等方法,但其长期疗效欠理想,且副作用较明显。若患者处于轻度或中度的活动期,一般会用到具有抗炎作用的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口服激素或者嘌呤类药物等免疫调节剂治疗。若是重度的溃疡性结肠炎,则需要考虑用静脉激素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等生物制剂,甚至手术治疗。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帮手

益生菌制剂也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普通的慢性肠炎不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可能和遗传因素、免疫调节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局部免疫异常有关。携带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溃疡性结肠炎



人体本身具有与各种病原菌做斗争的能力,俗称抵抗力。正常菌群还能够帮助机体抵抗各种致病菌的入侵。一旦人体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平衡被打破,机体就可能出现各种病症。但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病程中常出现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极易复发。

肠道菌群以胃肠道为根据地,制造营养物质,指挥人体代谢、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影响人体健康。在一定条件下,有害菌对肠道会有破坏作用,诱发各种肠道疾病;益生菌则可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被大家熟知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


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对结肠上皮细胞有提供营养的作用。而益生菌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使得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据悉,益生菌可能通过生物拮抗、加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及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功能等机制溃疡性结肠炎。并且,益生菌对于本病的维持治疗是有益处的。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