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致敬四位老人为家庭医生制度守望了30年!



2017年初夏,为了探讨中国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促进家庭医生事业相关领域和人员的交流协作,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真做实,“2017中国家庭医生合作发展论坛”于2017年6月10日-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孵化试点,共创聚变”。



曾昭耆教授:

1952  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曾多年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医生

现任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卫生部 北京 老年医学研究所 研究员

以及多项兼任职务。


“我出门诊时发现,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值得看专家门诊,不少病人的问题,基层医生也应该能够解决。”

——曾昭耆



很多人都有疑问,曾教授这样的大内科主任、心内科教授,干嘛和那些小医院的基层医生搞到一起去了?关于这个问题,曾教授是这么回答的:“我出门诊时发现,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值得看专家门诊,不少病人的问题,基层医生也应该能够解决。我常想,如果有合格的社区家庭医生,大医院就不会这么拥挤,专家们也可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更好地做科研、教学工作了。”


在一次全科医生的聚会上,曾教授结识了顾湲教授,被她默默无闻地投身于这个工作多年的执著精神感动,应顾老师的邀请,曾教授开始一起参与顾湲老师全科团队的工作。


曾老说:“发展全科医学,是关系到维护亿万人健康的宏伟事业。虽然现在我老了,但我还是愿和大家共同努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顾湲教授:


2017中国家庭医生合作发展论坛大会主席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创办人

中国家庭医生服务联盟发起人


顾湲工作室是以顾湲教授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顾湲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从1989年开始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0年来致力于引进国际全科/家庭医学学科与中国基层卫生相结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而经验。


著有《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医学》等多部著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家庭医生学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主编、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英国医学杂志(BMJ)编委等。


顾湲老师是最早把“全科医生”与“家庭医生”概念引入中国的实践者,至今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



祝墡珠教授:


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毕业后留校任中山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

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内科重症监护工作。


“坚定目标、 矢志不渝,这个很重要,我们从事全科的人把目标定了,就要坚持。砥砺前行,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 ”

——祝墡珠教授



祝墡珠教授曾获 WHO 奖学金赴澳大利亚进修急救医学。而后任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庆余

台湾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科教授,

在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台湾长照服务2.0启示---

构建从医疗端到生活端的连续性照护》

什么是一颗强大的心?

什么是信念的力量?

当你还为刚刚开始的家庭医生服务,

有所困惑和信心不足与摇摆不定时,

请看看这四位老人脸上的笑容吧!

这是可以装出来的欣慰吗?

不!

这是只有经历过苦尽甘来人,

才会有的那种欣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整个中国还都没有听说过“全科医学、家庭医生、GP、Wonca”这些词汇时,这些老年在他(她)们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时,就在以一己之力,到处奔走呼号,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补齐这个短板。


一直到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6年颁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

……


30年风风雨雨,他(她)们从不相识到同舟共济,你在祖国大陆的这一边,我在宝岛的那一头,每年一届的“家庭医生合作发展论坛”,是这四位老人的一次“回家”。


 我们这些后辈后生,

向四位老人致敬:

祝您们身体健康,

是发自我们心底最真挚的愿望。


我们知道,

任何一份事业,

都要经历坎坷,

家庭医生制度也不例外。


但同时

我们也知道

最苦与最难的蜀道,

已经被老一代先行者趟开了荆棘,

我们后来者,

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有您们的这个精神在,

我们还怕什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讨论组



▲基层卫生绩效管理公众号



来源:基层联盟


↓↓↓ 点击"阅读原文" ,您想要的干货都在这里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