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区妇保院手术室的宁静,行剖宫产手术的朱云花医生、负责麻醉的王志刚医生等,均露出喜悦的神色。躺在手术台上的D女士,先是开心地笑了,笑着笑着,眼角流下两行眼泪......
“同心家园好样的!妇保院好样的!新妈妈好样的!”陪同在病房的韩舞群医生,眼里噙着泪,连说三个“好样的”。
时间回到2013年底的某一天,区妇保院韩舞群医生接到区同心家园义工的求助电话,请求会诊一位特殊的孕妇——
“ 四十余岁,孕5月,胎儿畸形,省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建议终止妊娠!”
拿到手的一连串病况数据压得人喘不过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韩医生加班为她再次做了检查,结果依然是残酷的。
A女士凌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隆起的肚子,黄褐斑包裹的双眼透露出无助与绝望——
“医生,你帮我再检查一遍,我不相信小孩有问题,不可能的!这是我儿子的转世,他要回到我身边,即使是畸形,我也不会打掉这个孩子,我要把他生下来。有个畸形的孩子比没有孩子要强!!!”
据了解,A女士曾有一个儿子,20岁了,2013年因为一场车祸去世,被丧子之痛折磨的A女士希望能再生个孩子来弥补内心的伤痛,小孩幸运地怀上了,但不幸的是在孕5月时被诊断为胎儿畸形。
“如何把残酷的事实告诉她。”韩医生在心里反复问自己,经过激烈心理交战,韩医生把B超显示屏转向A女士,俯身三分,紧握A女士的双手,斟酌用语,告诉她胎儿的双手关节是僵硬的、挛缩的,出生后是不能拿东西的。A女士闭上双眼,泪水默默地流,一言不发起身离开了B超室。
2周后她又来了,韩医生依旧等她,继续给她做思想工作,这样周而复始地4个循环,经过 56个日夜思考,A女士才艰难地决定放弃肚子里的宝宝......
根据区卫生计生局摸底调查,类似A女士这样的,因为失去唯一子女而变得残缺的特殊家庭,全区共有210户。
如何让这些计生特殊家庭走出厚重的阴霾,踏上健康的轨道,重回正常的状态,是全体计生干部及同心家园公益人的牵挂。
A女士的事带给韩医生的心灵震撼是巨大的。同年,韩舞群医生主动加入同心公益组织,协同开展同心家园项目。
同心家园公益项目是由区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同心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启动,主要针对因故失去唯一子女又未再生育或抱养的家庭而实施一系列关怀帮扶行动。
✦2015年底,项目在区银湖街道试点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9月,项目获得区民政局公益创投项目资格,并在银湖、富春、东洲、大源、灵桥、新登六个乡镇(街道)开展实施,截止目前,已涉及服务对象135户、194人;
✦今年,同心家园项目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开,《富阳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同心家园”关怀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已制定出台。
故事还没有结束,引产之后的日子,韩舞群医生一直与A女士保持联系,定期为她检查。半年后,A女士的身体逐渐恢复,经过全面的生育评估、卵泡监测等方法,A女士符合辅助技术再生育条件,经过各方努力,惊喜地再次怀孕!
当时还未落实全面开放二孩政策,A女士怀孕的过程,不仅要承担自身身心的担子,还要承受外界眼光、舆论的压力,重压之下,A女士常常怀疑宝宝会再度畸形。
来自区卫生计生局、区计生协会、同心家园等部门和组织的力量及时介入,在孕程中尽力疏解、鼓励,韩医师则一次次通过超声影像,告诉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给她信心和安慰,众志成城,帮助她度过一道道难关。
2015年9月,45岁的A女士,以高龄产妇的身份,历经万难,迎来了一个健康的宝宝,整个家庭都沉静在喜悦之中——这也是在同心家园帮助下的第一个“同心宝宝”!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同心家园也一直在努力,让更多的“同心宝宝”健康出生、幸福成长——
B女士46岁,就读高中的儿子溺水走了,经过鼓励、帮助,第二个“同心宝宝”出生;
C女士40岁,失去高中的儿子,经过再生育辅助,第三个“同心宝宝”出生;
D女士44岁,病魔夺走了她儿子,而今喜获千金;
E女士46岁,正在努力中……
这当中,区妇保院韩舞群医生为这些计生特殊家庭的妇女全程提供超声检查,环环“跟踪”,并细心地为特殊孕妇安排单独的空间和时间。
区妇保院妇保门诊专家医生吕爱兰,挂号室职工詹秋红等,在韩医生的影响下,相继加入同心家园公益组织。
吕医生着力做好临床生育评估,进行一对一指导,必要时联系生殖医学中心专家接受辅助生育。
詹秋红则用耐心和爱心做好后勤工作,获得“2016年度优秀义工”称号。
敬业的专家队伍,过硬的医疗技术,有序的后勤保障,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了具有“妇保优势、科学温暖”的再生育辅助。
韩舞群医生表示,对于特殊家庭的帮助,不是几个人能做好的,是区统战部、区卫生计生局、区民政局、区计生协会、同心公益等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再生育辅助也只是同心家园公益项目中的一部分。
“你悲痛绝望地对“他”说了再见,让我们来帮助你,哪怕历经万难,也希望你能够怀抱着新的“他”说声——你好!”
来源 区妇保院、区计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