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经销商又笑了:这里九大医疗机构建设迫在眉睫!(附:上千种设备配置标准)

近日,上海市发布了 《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除了继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要提升短板资源。文中提到了中医和薄弱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这九大医疗机构的建设迫在眉睫!


加强中医和薄弱专科医疗机构建设


日前,国家卫计委也发布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各位经销商们,大利好来咯,需要用到的设备小编就送上了~


1.中医医疗机构

规划期内,全市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按每千人口0.5张配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中医资源布局,加强以崇明、金山、嘉定、奉贤、浦东、闵行等郊区为重点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推进部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改扩建。

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建设,综合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推进大型居住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

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


必备设备:



2.产科和妇幼保健机构


规划期内在薄弱郊区适度增加二、三级专科医院的产科床位,进一步健全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网络,加大对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的相关支持力度;


加强综合医院产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妇产医院,适应多层次的社会需要;


加强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母婴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必备设备:



3.儿科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儿科床位按照千儿童(0-14岁)2.2张配置。落实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建设任务。


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妇产医院必须设立新生儿床位。

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急诊服务,并设立儿科床位,床位数原则上为医院核定床位的5%,最低不少于30张,综合医院新设儿科床位原则上在医院床位总数中调整。


加强儿科门诊建设,推进全市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项目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医疗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开设儿童保健门诊。

加强中医儿科建设,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健康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必备设备:




4.康复医疗机构


全市康复床位按每千人口0.25张设置,每一区至少配置一所200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鼓励现有二级乙等医院功能转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有条件的区域康复医院应临近区域医疗中心和市级医学中心设置。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的运行保障政策,保障转型康复医院的正常运行,推进康复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专科医院对康复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建设1-2个集医、教、研、质控为一体的康复医学平台。提高区域医疗中心康复科的学科能力,承担起区域内康复训练技术的培训、指导和推广。


探索设立1家国际化运动康复医院


加强社区康复服务的基础建设,明确社区可开展的康复服务项目,做好适宜康复技术的遴选与推广工作,建立并推广上门指导康复服务形式,满足服务区域内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必备设备:


5.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全市建设18000张精神科床位,其中治疗床位9000张,长期护理床位9000张。

重点增加各区精神卫生床位,鼓励精神专科床位配置不足的区政府新建或扩建精神专科医院

鼓励社会举办精神卫生机构由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加大对社区康复站运营的技术支持,派遣医生下沉社区。


必备设备:


6.老年医疗护理机构

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由老年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老年科、慢性病医院、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社区护理站等组成。

全市按户籍老年人口0.75%配置医疗机构长期护理床位。加快建设集老年医学治疗、康复、护理、教学、科研、公共服务、行业指导等功能“七位一体”的市老年医学中心,建设若干老年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基地,鼓励三级医院发展老年医学专科;

加强区综合医院老年科建设,鼓励公立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置长期护理床位;

鼓励部分二级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护理院,规划新建老年护理院优先由社会资本兴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逐步转型为长期护理床位。

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新建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在养老设施建设布局时,与医疗设施通盘考虑、就近安排。

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整合医疗、护理、养老资源,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品牌化、优质化的护理站提供上门访视和社区护理服务。


必备设备:



7.传染病医疗机构

规划期内,将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成为本市重要传染病的集中收治点医院和满足特殊传染病人的综合诊治平台和开放性平台,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和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诊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区传染病床位的建设和储备,各区域医疗中心应当设置传染(感染)病科,每区范围内至少设置50张以上传染病床位,并配置50张传染病储备床位。

根据传染病防控需求,完善传染病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传染 (感染)病科和发热、肝炎、肠道、结核病等专病门诊规划和布局。


必备设备:


8.急救医疗机构


在本市医疗卫生用地中优先设置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分站,合理确定院前医疗急救网络;

在现有空中与水上应急救援力量基础上,建立陆上、水面和空中立体化急救网络。

规划期内,全市新增急救站点44个。

根据人口老龄化和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要求,按照不同区域急救医疗需求,完善院内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标准和资源布局。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急诊科,加强专病抢救中心和急救网络的建设,探索区域内定点救治,并与院前急救机构建立长期工作衔接机制。


必备设备:


9.其他医疗机构

大力推进防治结合,加强市级口腔病、眼病、职业病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区牙防和眼防机构建设,至少每区设置一家由政府举办的牙病防治所,逐步实现各区设置一家眼病防治所(可与牙病防治所合并设置)。


加强学校内设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监所医疗机构、戒毒医疗机构等特殊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满足特定服务人群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相关单位应当落实办医主体责任,提供医疗机构的场地、设备和经费保障,可以通过向现有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方式,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必备设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