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丽华(长沙市第三医院)
确诊为高血压之后,应该进行长期有效地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使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很多病友在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之后,对于服用降压药物有很多的担忧,希望能找到不吃药就能使血压将至正常的办法。是不是真有办法不吃药也可以降低血压呢?
对于部分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帮助降低血压的好办法。目前认为,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只有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降压药才能有好的效果。很多患者服用2、3种降压药,血压仍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治疗的同时还吃得太咸、过量饮酒、大吃大喝、不运动,生活方式很不健康,导致降压药物疗效不佳。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活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高血压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都是“生活方式病”,改善生活方式同时有助于防治这些疾病。
本期讲述高血压患者应该怎样合理膳食。
合理饮食重点是限制食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并保持营养均衡。
一、限制钠盐摄入
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少盐的摄入。研究证明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成正比:严格限盐可有效降低血压;盐摄入量下降后血压下降,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限制钠盐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花费成本最小的有效措施。饮食中钠钾比值与血压水平成正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而不增加钠摄入量也可取得降压效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高钾低钠盐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生产的:添加一定量氯化钾,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富含钾,有助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来源为烹饪用盐以及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相对于看得见的食盐,含有钠离子过高的食品更应该引起重视。这些隐形盐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比如酱油、咸菜、面条等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东西,以及话梅、方便面等零食,如何才能避免盐摄入量过大呢?
我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措施:
①烧菜做饭时尽可能用量具称量加用的食盐量,如特制的盐勺;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相当于6克);
②尽量避免进食高盐食物和调味品如榨菜、咸菜、黄酱、腌菜、腌肉、辣酱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盐又被成为“隐形盐”,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摄入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盐的摄入量超标;
③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可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
④利用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增添食物味道;
⑤早饭尽量不吃咸菜或豆腐乳,要知道:一块4厘米见方的腐乳含盐达到了5克,一天只要吃一块这样大小的腐乳,再吃一些含盐的食物,那就会很快超过一天6克盐的限量标准;
⑥对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糖醋调味,以减少对咸味的需求。
⑦采用富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钠盐,但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防血钾升高。大家采用低钠盐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仍然坚持每天限盐的标准,否则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二、限制总热量,尤其要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
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是供给人体热量的三大营养素。如果这三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人体需要的消耗量,超过的部分就会转化成脂肪蓄积下来,久而久之体重就会增加,造成肥胖。肥胖者的饮食,常常热量过高,含过多的油腻食品(尤其是动物性脂肪)。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分别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有益。而饱和脂肪酸是有害的,摄入过多会造成肥胖和血脂异常。
1.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
来自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需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肥肉和动物内脏中。高胆固醇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蛋黄、鱿鱼等。
2.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
反式脂肪酸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特点。普遍用于含人造奶油的食品,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速食食品、饼干、薯条、爆米花等。不饱和脂肪酸高温或反复加热后会形成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旨在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在加拿大,食品标签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并鼓励减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
3.适量选用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对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益。高血压患者可适量选用橄榄油。橄榄油可作凉拌菜,也可炒菜,应注意将烹调温度控制在150℃以下。
4.高血压患者进食烹调油的四点注意
①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
②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等;
③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克(半两)。
④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太高。油温越高烹调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酸氧化越快,营养流失越多。
来源:摘自《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6年第6期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