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伏后,因高温酷暑而引发不适、甚至更严重症状的病例越来越多。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今年第一例入伏后的热射病重症患者——一名长时间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工作,突发体温升高、出现意识不清的铁路工人。而医院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收治了三名热射病病人,其中一位不治身亡。
第一,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训练、劳动史;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其次,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偏低;恶心、呕吐;肌肉酸痛;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包括:
1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多,不利散热;
2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散热功能差;
3心血管疾病病人炎热天气加重心血管负担,心脏功能不全者,热量不易散发;
4糖尿病病人多尿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伴有心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时更不易散热;
5感染性疾病产热加速应激使机体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增多,收缩皮肤血管,不利于出汗散热;
6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者;
7孕产妇。
怎么尽量避免中暑:
在常温下,健康人每天摄水量2000~2500毫升。炎热天气,改善劳动及工作环境条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分供应含钾、镁、钙盐防暑降温饮料,备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天气炎热和湿度较大时,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要有热适应过程,充分补充防暑饮料,防止脱水;
发现中暑先兆及时治疗;
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病人和孕妇、产褥期妇女改善居住环境,应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注意合理营养和休息。
向户外工作者致敬!
希望大家都保重身体,谨防中暑!
【来源:都市快报】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王倩雅
邮箱:gz123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