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大暑|一个“生猛”的节气遇上三伏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2大暑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到达时间通常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后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大暑属长夏之时,长夏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故有长夏主湿之说,五脏与脾相对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使华英成秀

华英成秀原指草木开花荣美之貌,在这里形容人绽开美好的笑容 意指在夏季养生应该注重保持一个轻松喜乐的心情。所以养生者在夏季应常常喜乐,以求顺心宁意。

2.夜卧早起

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夏季养生者的休息时间也应随着日落的推迟而推迟,同时适当的午睡以养心。

3.使志无怒

夏季天气炎热,人易动怒,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 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4. 使气得泄

夏季心气旺盛有余,应及时疏导通泄,不然易致郁闷,使人多烦躁,不利摄养。

5. 脾主长夏

“长夏”的特点则是以“湿热”为主,脾喜燥恶湿,因此长夏养生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说,意指多食苦味,以燥湿。


三伏贴与艾灸

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有很多,最常用、有效的便是三伏贴和艾灸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中医上认为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机,阳气正了,病痛也就好了。“三伏贴”即中药穴位贴敷,选择在三伏天里施行,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几个不同的穴位治疗,到了秋冬就可以轻松告别一些老毛病。现代研究也证实,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而药物则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发挥了明显的药理效应。

艾灸将药物和物理作用相融合,所谓“针之不为,灸之所宜”。具体方法可以点燃艾炷直接施灸穴位,也可间接隔着硬币大小的姜片或蒜片炙烤穴位,俗称“隔姜灸”。

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薏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食谱

西瓜皮粥

原料: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白糖15克

做法: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防止中暑。

绿豆海带薏仁汤

原料:绿豆150 克,海带、薏仁各60 克,冰糖适量。

做法:海带洗净,切丝,与绿豆、薏仁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绿豆开花后,改小火煮至烂熟,加入冰糖调味,再煮两沸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适用于暑热烦闷、食欲不振、水湿肿满、小便不利等症。

冬瓜荷叶汤

原料:鲜冬瓜约500 克,鲜荷叶1张,调味料适量。

做法:鲜冬瓜去皮、瓤,洗净,切片,荷叶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炖汤,放入盐等调味料即成。

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等症。

冬瓜肉丸汤

原料:猪里脊肉、冬瓜、胡椒粉、鸡蛋清、淀粉、精盐、香油。

做法:猪里脊肉剁成肉糜,放入少许淀粉,鸡蛋清、精盐搅拌上劲。锅里坐水,等水有小气泡时把肉糜做成肉丸下入水中。等肉丸漂起后捞出,盛入清水碗里备用。锅里坐水,放入冬瓜片,烧开。放入汆好的肉丸。大火煮开后放入精盐、撒入胡椒粉,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