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院文化 | 一个家庭与济南妇幼的三代情缘……

 



一棵树

一棵充满生命力

与希望的大树


当第一缕阳光

穿过她树叶的时候

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六十多年了

这棵生命之树依然枝繁叶荗

依然硕果累累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她用坚强有力的躯干

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天还不亮,一个壮年人就走在禹城通向济南的路上,推着的三轮车里是老家的土特产。他每天在济南穿街走巷,卖完了货就往家赶,回到家差不多晚上10点多,简单收拾一下就睡下,第二天接着出门。就这样,他每天走将近300里地,靠着辛苦做小生意挣下一些钱。他在济南经八纬一路路口看中了一处房子,房主要价9块钱。这大约是在1950年,当初只是想给20岁的女儿作嫁妆。


没想到,从此,女儿一家与一所医院结下了三代情缘。



01

第一代情缘 出生在医院小平房


1951年5月26日,一个女孩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5.1斤。这个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的同龄人,是经八纬一路路口这户丁姓人家的长女,取名丁瑞云。此后10年,丁家又陆续添了三个女孩一个男孩,都是在这家医院出生的。


当时的社会医疗资源贫乏,周围也都是居民区,人员比较集中。一说要生孩子,大家都知道到这里来。那时济南人亲切地把她称作红十字会医院。不光丁家姐弟五个,四邻八舍以及周围的居民,大都选择了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生孩子。


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1951年,济南市在建国小经三路建起了医院,当时叫山东省妇幼保健院,1953年更名为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那时,医院只有十几间低矮简陋的平房,48名职工。医疗器械也只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现在被人们戏称为老三样。护士发药都是一手提着茶壶,一手端着药盘。开饭了,职工挑着扁担送饭,扁担的一头是干粮,一头是菜。


虽然条件很艰苦,老一代妇幼人却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恪尽职守,一心想着工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一直保持着会阴破裂率、剖宫产率和侧切率都低于省级医院的水平,成为济南市产科专业的地标所在。


正是老一辈妇幼人的风格,也是每一代妇幼人的坚持,妇幼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闯出了一片天地。


原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大门


02


第二代情缘 医院有了三层楼


转眼到了1975年,在纬六路附近一家服装厂工作的丁瑞云,已经身怀六甲,尽管过了预产期十天,好强的她依然坚持上班。


10月2日,结束了一天的繁重工作,丁瑞云回到家,吃完饭刚想休息一会儿,肚子开始一阵阵痛起来。看样子是要生了——七点多,她就被家人送到她出生的这家医院。

据丁瑞云回忆,那时,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已经盖起了三层简易楼,一楼是分娩室,楼上是病房,生完孩子就到楼上住着。因为床位紧张,自然分娩后如果大人孩子都没别的问题,住48小时就可以出院了。即使这样,也有两个产妇挤在一张床上的时候。


丁瑞云来到医院,一个老的助产士给她检查后,说,一时半会儿生不了,骨缝还没开呢。听说她家在附近,助产士建议她先回家住,明天再来。看着为数不多的病床上几个呻吟着的待产妇,丁瑞云决定回家住一晚,起码还能好好睡一觉。


晚上10点钟,丁瑞云听到肚子“嘭”地响了一下,然后感觉有液体从体内流出来。生过孩子的都知道,这是破水了。家人连忙用自行车推着她往医院送,路上,她就已经痛得坐不住了,只好趴在车座子上。到了医院,值班大夫一看,胎头都露出来了,赶紧让她上了产床。11点多,一名5.9斤的女婴出生了。

后来,据丁瑞云讲,她第一次肚子痛去医院时看到的一个产妇,等到她都生完从产房里出来了,那人还没生。


丁瑞云和女儿林倩


03

 

缘上加缘:生在这长在这 成为医院一分子


这个后来起名叫林倩的女孩,小学在离医院不远的胜利大街上,在医院北边的育英中学上初中,初中毕业考入紧邻的省实验中学上高中。


那时候,天还很高很蓝,经七路还很窄小,纬一路还有个大坡,下雨的时候会变成一条河。林倩的记忆里,放学后小伙伴们会一起去复兴大街附近的商店买文具。冬天下过雪后,纬一路就是个天然的滑雪道,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林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展开的。每天上学路过这里,她对医院大门对面的两个大垃圾箱印象深刻,每当走到这里,她都想伸头看看里面——因为妈妈跟她说,她就是从这里捡回家的,她想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小孩。


那时,舅舅还在泰山医学院上大学,林倩小时候就爱摆弄舅舅的听诊器玩。因为玩打针游戏,家里的暖水袋就被她扎漏了好几个。从小成绩优秀,高考填报志愿时林倩选择了学医。


1999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了她母亲和她出生的地方——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第二年,她脱产去了华西医科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批听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是华西医科大学与加拿大的合作试点,全英文授课。11个同学中,林倩是毕业后唯一从事听力学专业的。其他同学毕业后因为所在医院没有开展这个专业,被迫转行到了耳鼻喉科。


而当年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在经历了痛苦转型期后,已经走上正轨,医院的氛围很好,职工也很有干劲。当时的领导已经看到了听力学专业的发展前景,2000年,率先在山东省开始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并于2002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新生儿视听同步筛查。


丁瑞云还记得林倩毕业回来的那天,晚上12点多火车到站,老两口接了孩子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了,早晨8点林倩就准时到单位报到,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丁瑞云,是个古道热肠的老济南,这个2017年的省市两级道德模范,从小在学雷锋、学南京路好八连的环境中长大,义务照顾膝下无子的师傅及其老伴长达26年。虽然心疼孩子工作忙,老两口还是默默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全力支持女儿。正是靠着家人的有力支持,如今,早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林倩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成为儿童保健科的主任,带着这个优秀的团队继续前行。


林倩和她的儿子



04

三代情缘:全国排前列 这里温馨更放心


时间来到了2006年3月2日。离预产期还有20天的林倩准备这天去泉城广场参加医院的爱耳日宣传活动,因为破水,她被家人送到了医院。


  早晨8点,同事奇怪一向准时的林倩竟然没来上班。正经历阵痛的林倩在电话中告诉同事,宣传活动去不了了。10:40,一名6.6斤的男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呱呱坠地。给林倩接生的助产士李秀锦如今依然在工作,因坚守助产岗位30年以上,今年5月份,李秀锦与医院的其他8名同事一起获得国家表彰。


  这一年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比起林倩出生时有了很大的改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医院综合门诊楼已经落成使用。2002年,经过重新设计,综合门诊楼不同楼层分别被装点了不同的色调,粉红色、灰色、紫罗兰色,来到这里心情舒畅,完全颠覆了印象人们对医院白墙铁床的冰冷印象。那时医院产科已经有了单间,价格不高,里面的设施也很全,可以自己做着吃,也可以看电视洗澡。林倩有几个同学是在别的医院生的,产科病房都是几个产妇一个房间,加上陪人,拥挤喧嚣。探望了同学之后,林倩更为自己医院的环境感到自豪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2017年,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成立66年了,经过几代妇幼人的努力,目前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16年,医院门诊量110余万人次,出院5万余人次,分娩新生儿2万余名,占济南市区分娩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医院业务水平和业务量在山东省17地市妇幼保健院中居于领头羊位置,综合排名在全国11所副省级三甲妇幼保健院中列第五位,人均门诊量、住院量和医院工作效率都排名第一。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







愿更多的人与她结缘

这个家庭只是济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们是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未来,他们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的情缘还将继续。


我们期待着济南妇幼保健院,这个赋予了三分之一济南人美好生命的医院,她的明天更美好!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刘芳 
邮箱:jnwjw2016@163.com
济南卫生计生
祝您健康
长摁二维码可轻松关注
微信号:
来源: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