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路漫漫,中公助您备考无忧!
近日,有网友在医学论坛上爆料,三甲医院上海番禺区中心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被安排到长隆游乐场“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
甚至其中有不少人还是硕士、博士。
医院:情况属实,培训期为一个月
昨日,番禺区中心医院相关人向相关记者证实确有此事。今年7月24日起,126名刚招聘来的新员工参加此体验培训,参加者多数为医护人员,也有部分行政人员。其中,男性占21.4%,女性占78.6%,硕博士占23.81%,其中硕士29名,博士1名。90后是今年培训的主力军。
该人员表示,培训形式为浸入式体验培训,为期1个月,培训岗位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商品售卖、园林保洁、导游指引等。该医院岗前培训手册显示,除了此项体验培训外,新员工还将在医院内进行相应的公共培训与专业培训。
医院方面表示,早在2002年,医院就提出“医疗行业也是服务行业”的理念。当年,医院选择了长隆作为培训基地,为新员工安排了以“增强服务意识”为主题的岗前培训,一直坚持至今,先后培训了2000多名新员工。
培训目的:增强医护人员的抗压能力和服务意识
医院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近年来,经过该培训的新入职员工发生服务投诉的比例仅为1.58%,此数据明显低于医院人员平均投诉比例。
希望大家理解院方的“良苦用心”:体验培训让新员工体验基层服务工作的酸甜苦辣,增强个人的抗压性和韧性;也可让新员工在密集人群环境中学会与不同人群面对面沟通,培养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新员工跳出专业角色认识医护人员工作,“患者不仅仅是患者,还是你服务的对象。”
对此新奇培训方式,网友持不同意见
“新员工需要明白工作定位”
也有网友表示赞成此种培训方式:
dxy_ywk21op9:首先这种入职培训是带薪的,没什么问题。医务人员受教育程度高,不喜欢灌输说教煽情的培训方式,所以用这种角色体会的方式更好,更容易让大家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医科毕业的人容易觉得自己是精英教育,很清高的。加上现代的孩子比较娇惯,需要让新入职员工明白工作的定位。
熊猫仙人:真好啊,可以体会下基层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生活,反正就一个月,挺有意思的!
生滋猫Salty:怎么觉得你们这些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娇气了呢,不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苦也吃不了,还各种借口各种抱怨。就当作是培养你们吃苦的精神,也是可以的。一个真正的好医生,绝对不会这样傲慢的高高在上的连区区一个月的苦都吃不了的。这样的苦你都吃不了,更加别说让你们去偏远贫穷的地方做义诊了,那里条件比这里恶劣不知道多少倍,估计一周你们都撑不下来!
网友:现在90后的孩子,出生、成长的环境相对单一、舒适,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要面对的问题变得复杂、多变,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不能继续沿用单一的思维。从压力中成熟起来,从接受别人端过来的盘子转变角色到为别人端去盘子,这是心理角度的大转变。
“医护人员真不该干这些活”
在网贴中,不少参加培训的新员工都吐槽体验培训很琐碎,这种培训对于医护专业人员没有价值:
“我们的工作内容为有的在食堂给游客端盘子,有的在商场卖公仔,有的在游乐场维持秩序,有的在门口检票。每天说的话就是:你好,请来这里排队。你好,请系好安全带。洗手间在这边。垃圾桶在那边。”
“我被分配在餐饮部,每天的工作就是问客人点餐,收拾桌子、送餐。每天服务游客好几千人,我觉得身为医护人员真的不应该干这些活。”
“我被分配到动物园,每天就负责给游客讲解这是什么动物,晒不少太阳,每天说到喉咙冒烟。”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在手术台上连站六七个小时,汗流浃背,不曾抱怨。但是现在的我们,顶着37度的烈日,成为游乐场的一名‘兼职人员’。从事与医疗行业无关的工作,服务着来园游玩的旅客,我们真的很不甘心!”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的战场是医院,是灾区,服务的是病人,是患者。现在我们服务的是游客,试问医护人员的价值何在?”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我应该站在手术台上,不应该每天来这里干这种与医疗无关的事”“医生不是披着白袍的服务员”。
老员工:回头看觉得很值、很有用
阿飞是2007年入职番禺区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说起当年到游乐园当服务员的经历,她表示,“很值得,很有用”。
“我在游乐场水上乐园游客投诉接待处参加培训。最开始,有些不情愿,觉得这些没有用。但是后来到医院工作后,才意识到之前的想法太幼稚了。”阿飞说,在接待处,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大人找不到小孩了。这时,自己要去沟通,协调各方帮忙寻找,面对家长的不满,要学会强忍委屈,这种应急处理的技巧在后来工作中很有用,“很多突发情况,患者与家属都很着急,这时我就懂得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如何应急处理。虽然专业有别,但是事情道理是相通的。”
屈先生2009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入职番禺区中心医院,成为一名康复科医生。他说,一个月的体验培训是一件让他终身难忘的实情。“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水上乐园给游客系安全带,一天下来不知道重复多少遍。一天培训结束后一起坐车回医院,一路上一起吐槽,然后一起排练节目,为最后的汇报演出做准备。”屈先生说,虽然累,但培训让自己认识熟悉了新同事,了解他们的性格、能力、特长,后面有医疗和科研的合作,就很方便对接。
对于这种新奇的培训方式,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大材小用,有人认为平凡的岗位,接触不同的人群,对于医护人员的自我定位和工作状态很有好处,那么你认为呢?
往期回看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