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了!终于可以和三伏天说再见啦!
高温不见了,秋风吹来了!
当然,养身体也得跟上季节的变化哦!
出伏到秋分8月21日——9月23日共34天,很重要!
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
“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小编为防大家“一冷一热”,血压和心血管受不了,便给大家献上5点妙计:记住这5点,才能过好这重要的34日:
1、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
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人,让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
2、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三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3、 睡得“早一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4、 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
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得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此外,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出伏后,秋分前,注意好这段气温过渡、气血波动的日子哦!也要把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的朋友~棒棒棒!
↓↓↓点击“阅读原文“微信订购,一小时把药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