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史上最全】关于糖尿病,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饮食篇

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忌食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比如:白糖、红糖、葡萄糖、糖制品、甜食、果糖蜂蜜等。少食:土豆、芋头、奶油、猪油、羊油、黄油、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宜食:粗杂粮(荞麦、豆麦、燕麦片、豆制品等),苦瓜。


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正确的选择新鲜水果作为加餐或小食,不仅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反而有益于改善糖尿病人机体代谢紊乱的状况。(吃水果有“三忌三宜”:一忌主食不减少,额外吃水果;二忌水果一次吃太多;三忌以果汁、果干代替新鲜水果。而“三宜”则是:新鲜水果宜多样化、搭配吃;水果宜在两餐之间作加餐;宜在吃水果后监测血糖)


运动篇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锻炼,增大消耗,保持合适体重,避免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减轻胰腺的负担。那么糖友该如何运动呢?





护肾篇

医生建议:一旦确诊糖尿病,应一年至少做一次肾功能检测。"糖友”的肾脏之所以极易“受伤”,是因为其肾脏不仅要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还要承受糖尿病发展进程中对肾脏带来的伤害。


糖尿病患者护肾有三早

早发现

虽然慢性肾病起病隐匿,但并不是说它无迹可寻。老年人日常可以养成如厕后看一眼的习惯,观察下尿液的颜色和性状。


若尿中有泡沫,放置一个小时后观察泡沫仍不消失,或劳累、感冒、上火后尿色加深,呈浓茶色、酱油色,应及时到肾病科进行尿液检查。


此外,贫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腰痛等都可能是慢性肾病透露的信号。


早预防

高血压和肾脏病可谓是两个“难兄难弟”。肾脏病往往会引起高血压,如脑、肾等多个靶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也是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且病程越长危险越高,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往往更加难以控制。


这两大人群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以减少肾脏损伤无症状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最好每年至少做1次尿常规检查


1型糖尿病人患病5年后要检查肾脏功能,而2型糖尿病人因为症状不明显,发病时血糖可能已经升高多年,一旦得病要立即检查肾功能。以后的每年都至少检查一次。


早治疗

俗话说,“治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慢性肾病也不例外。


如何做好这“七分”呢?


首先就是要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提倡优质低蛋白饮食,通常建议蛋白质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0.6克。建议其中一半应为优质蛋白质,即富含氨基酸的动物蛋白质,尤其是蛋及奶


钠盐摄入量限制在2~3g/d,同时禁食腌制食品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汽水、酵母、动物内脏类、干豆类、坚果类;血钾高时,应少选用钾离子含量高的疏菜水果,如紫菜、冬笋、菠菜、咖啡、浓茶、鸡精等。


浮肿明显的患者必须限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通常经口摄入的液体量大约等于全日排尿量加500ml为宜。


要坚持锻炼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防过度劳累,早期糖尿病肾病运动不怎么受限,但终末期大量、剧烈的运动就要避免了,因为此时往往合并有心血管的病变,剧烈运动危险性较高。

关于糖尿病的误区

误区一: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饭吃的越少对血糖控制的越好,他们一日三餐只控制主食的摄入,甚至常年每餐只吃半两到1两主食。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需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就随意多吃。主食(米、面等)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副食(鱼、肉、蛋、奶、各种坚果等等)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1克碳水化合物产4千卡热量,1克蛋白质也产4千卡热量,而1克脂肪可产9千卡热量。如果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人体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由于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副食放松警惕,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引起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导致饮食控制失败。


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对于含较多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来说,升血糖速率相对较慢,在总热量范围内适当控制,但不必过分限制。一般来说,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应少于150克。


误区二:吃馒头比吃米饭血糖升的更高

有些患者吃馒头后自测血糖比吃米饭后血糖值要高,就认为馒头升血糖的能力比米饭强,从而只吃米饭不吃馒头,甚至不吃所有面食。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同等重量的面粉和大米所含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非常相似,对血糖的影响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出现上面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测量未在同等情况下进行。除了主食分别为米饭、馒头外,只有当其它诸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测血糖,结果才较为可信。第二,未搞清生重熟重。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食谱时所说的重量指生重,50克的面粉与50克的大米所提供的热量相近,升血糖的能力也没有大区别。但50克的面粉蒸成馒头重量增加到75克左右,而50克的大米蒸成米饭重量可达130克左右(根据含水分多少重量略有不同)。由此可见,如果同样吃75克的馒头和米饭相比,显然馒头提供的热量更多,升血糖的能力更强。


建议:计算主食摄入量时按生重,如果就想用熟重,记住上面简单的换算公式。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食物,那样会使您的食谱变得单调乏味,影响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


误区三:不需要限制粗粮

有些患者认为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天只吃粗粮或吃很多粗粮。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第一,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不加以限制,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过需要,这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第二,粗粮含有的膳食纤维确实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通便等功效,但是如果只吃粗粮,就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


建议:遵循粗细搭配的大原则,在总热量范围内计算好主食量,粗粮可占到主食总量的1/3左右。


误区四:不需要限制咸食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甜的食物,但咸饼干、咸面包、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不含糖,不需要控制。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各种饼干、面包也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第二,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及脂肪,除提供热量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建议:食用饼干、面包等食品应将热量计算入一天总热量范围内,可作为加餐选择,如作为正餐的主食,须减少其他主食用量;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热能以及盐分,营养价值不高,建议少吃为好。


误区五:不需要限制植物油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好,因此不需要限制植物油的摄入,只要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就不会有问题。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讲确实要明显好于动物油。但这不代表植物油可以不限量。因为,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它们的本质都是脂肪,是脂肪就会产生高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超出每日规定的总热量范围,致使体重增加,影响血糖的控制。


建议:动物油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对植物油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日不超过25克,如果合并有高血脂或脂肪肝,每日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克以内。


误区六:吃了降糖药/用了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有些患者认为,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吃药或打胰岛素可以抵消摄入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不用再费神去控制饮食了。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第一,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不控制饮食,每天的每顿饭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一样,血糖势必会更加不稳定。第二,胰岛素按作用峰值和起效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以及混合剂型,注射胰岛素必须与进餐时间密切配合,否则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低血糖。因此,定时定量进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


建议:糖尿病患者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无论您用的是降糖药还是胰岛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建立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因此请专业的营养师给您定制个性化的饮食控制方案,这一点非常必要。


误区七:水果含糖高,从此不再问津

有些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吃了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患糖尿病后对任何水果从此不再问津。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直接放弃这一大类食物,从营养的角度实在可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果糖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而且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血糖的吸收。


建议: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而且稳定(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升,餐后血糖低于8.0毫摩/升),在合适的时间吃适量的水果是完全可以的。合适的时间是指在两顿正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而不要和正餐一块吃。适量是指一天水果总量不超过200克,可以分到2顿加餐中,并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减少25克的主食,从而保证全天饮食的热量平衡。最后提醒一点,水果首选低血糖指数的,如樱桃、苹果、梨等。


误区八:某某食物为降糖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某某食物可以降血糖,并在糖尿病病友中口口相传。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热量,有的含有碳水化合物、有的含有脂肪、有的含有蛋白质,只要含有热量,摄入体内后就会升高血糖,只不过有些食物能量密度较低,或含有膳食纤维,因而升血糖的速度不快、力度不大,但总趋势一定是使血糖升高的,而不会是降低。因此,不会有某种天然的食物可以降血糖,除非含有降糖药物,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建议:可以适当选用能量密度低或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对延缓血糖吸收,减小血糖的波动是有好处的。例如:苦瓜、魔芋等食物。


误区九:“治不好死不了”=“没关系”

糖尿病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很容易被人忽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又没有特效药根治,“抗糖”成了一项旷日持久的终身斗争。一些人开始认为,“血糖高,一时半会死不了人”,“少吃一顿药死不了人”等等,于是开始懈怠治疗。殊不知,糖尿病最可怕的危害并不是字面理解的“高糖”,而是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身体里血糖的代谢异常往往又会引起血脂的代谢紊乱,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动脉硬化,造成血管病变,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将逐步增加。不能因为难察觉就“不防”,也不能因为难根治就“不治”。



———— END ————

来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