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将全方位加强医学人文建设

没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


9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在由中国医师协会等主办的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表示,将全方位加强医学人文建设,这既是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发言

加强医学人文建设,迫切且重要

“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是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必然要求。”曾益新说,医学需人文关怀,这也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格修养。在20世纪末,人们就认识到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医学模式应当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目前这一转变尚未真正实现。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这也为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契机。

全方位加强医学人文建设

“古语“至善至乐,莫过于救人一命”,是我国传统医学历来强调的救死扶伤、道济天下的医德。曾益新表示,我国将全方位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并从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抓好源头,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年轻医师

       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直接影响群众就医体验和改革“获得感”。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医德尤为重要。要加强医学教育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人文教育和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无负司命之责”的职业思想,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使医学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科学。要坚持文化引领,倡导传帮带,使学生在老师的培养关爱中、言传身教中感受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成长成材。要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珍惜职业岗位,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秉承职业操守,打造一支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队伍。

二是转变理念,加强对在职在岗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要让医疗服务充满人性的温度,医务人员对患者有一颗关爱的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在要求医务人员去关爱患者之前,首先要让医务人员得到关爱,因为得到关爱的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去关爱患者。医院管理者要尊重理解医务人员,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倡导、鼓励他们勤奋上进,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工作的幸福感。要让医务人员知道,对医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再好,如果对患者没有爱心,不会去关心患者,不懂得患者的心理,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所谓“大医”都是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

三是找准落脚点,以人文建设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要让医务人员把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的创造精神用到医疗服务的实践中去,要切实改变“见病不见人”的单纯技术服务观念,让医疗技术能更好地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诊疗方式上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与情绪,重视与病人的沟通,要使医学实践从单纯寻求药物、手术的治疗转向追求治疗安全、持续有效、微创或无创、改善预后、经济耗费低和尽可能好的生命质量;服务流程的设计要多为患者就医着想,尽可能地方便、优质、高效、温馨;在具体的诊疗动作和沟通语言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要礼貌周全,服饰穿着整洁、得体,再如听诊前先把听诊器捂热,问诊语言尽可能态度和蔼等。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他们人格的尊严


来源:新华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