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暖心!征迁“牵出”干群心 “五送”送出真感情


一封感谢信

一箱海鲜

一顶草帽

一月饭菜

三车瓜粮

……

都说房屋征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

葭沚“一江两岸”的拆迁群众

却频频给工作人员送来“感谢礼”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且看

↓↓↓

一封信“送出”敬意


  “敬爱的领导、与骄阳酷暑相伴的各位工作人员,在这赤日炎炎的夏日里,您们辛苦了,特向您们致敬!·······”



  2017年8月25日,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却因为一封小小的感谢信变得不平常。葭沚水城指挥部工作人员,收到一封“致建设葭沚水城临时过渡房的参建人员”的信。


  这封信书写认真、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对临时过渡房建设的肯定和对建设者们的感谢,并希望过渡房能尽早建成。


这封感谢信是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干的动力!


♥♥♥

  当时,这封信如同炎炎夏日中的微风,

让流下的汗水变为丝丝清凉,

又如同源源动力注入工作人员的心田。


???

写信人究竟是谁呢?


  落款处写着部分市民。


  通过打听,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位,五洲村78岁的老党员何莹。


  何莹是多年的老党员,曾担任过村干部,也当过敬老院院长,听说政府要给贫困的老年人建设临时过渡房,她拍手叫好。


    “我在电视上看到指挥部领导承诺尽快建好过渡房,从领导的行动和工程的进展速度看,这不是一句空话。”何莹说,工作人员为了大家能早日住上安置房,在烈日下不停歇地工作,各个皮肤晒得黝黑、汗水直流,看着让人又是敬佩又是心疼。为此,和左邻右舍们一起特意写了这封信,希望以此表达内心的敬意。



一箱海鲜“送出”感谢


  “孔阿婆,东西我们不能收,真的不能收。”面对征迁户孔阿婆送来的一箱海鲜,指挥部工作人员项霜飞怎么都不肯收。可是一眨眼功夫,孔阿婆就将海鲜偷偷放在了指挥部大门口,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孔阿婆送的海鲜。


说起这位孔阿婆,

项霜飞深有感触。

↓ ↓ ↓

背景故事:


  孔阿婆是大陈岛渔民,她公公是葭沚人,也是大陈岛垦荒队的老队员。为了支援大陈岛建设,孔阿婆一家都搬到了大陈岛,留下40余平米的葭沚老宅租给他人居住。得知今年老房要拆迁,本应高兴的孔阿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葭沚的老宅是她公公的,但是公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去世。之前,孔阿婆想给老宅办理房产证,由于户主过世,办证手续非常复杂,孔阿婆的相关材料又缺失,因此房产证一直搁置着没办成。现在房子面临拆迁,没有房产证,房屋的产权和面积就没有证明依据。


  巧的是,项霜飞是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今年抽调指挥部走访组,正好负责孔阿婆的签约工作。了解到孔阿婆的难处后,她利用单位资源,主动联系业务窗口,积极寻找相关测绘证明和其它资料。 


项霜飞(图左)走访拆迁户。


  在项霜飞的努力下,孔阿婆的房子终于有了房产面积和性质的确权证明,解决了无法办出房产证的尴尬处境。拿到证明的那一刻,孔阿婆激动地握着项霜飞的手说:“有这么好的干部,新城一定能早日建成!”


  在这些天的相处中,孔阿婆已经将项霜飞视作自家人,经常跟她说:“以后你来大陈一定要跟我说,我让儿子安排,好好招待你。”


  就在9月6日这天早上,孔阿婆来询问业务后,听说儿子带来一箱海鲜,她立刻送到了指挥部,一定要给项霜飞,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一顶草帽“送出”关爱


  “这么大热天,这么好的小伙子,人都晒黑了,快把草帽带上。”盛家老奶奶亲切地招呼着葭沚水城征迁走访干部徐海明。


徐海明和盛家老奶奶亲切交谈中。


  说起这顶草帽,徐海明很是感动。“老奶奶家住镇西路,丈夫姓盛,走访期间我去他们家了解过情况,一来二去就熟悉起来。”镇西路一带是徐海明所在走访小组负责的区块,7月走访期间,徐海明每天都要来回走多趟镇西路。盛家老奶奶坐在家门口经常跟他们打招呼。


  7月份大暑前后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老奶奶看到徐海明不带帽子也不带遮阳伞,顶着太阳走村访户,眼见着他一天天晒黑,很是心疼。


  “有一天她突然叫我过来,把一顶帽子送给我。”徐海明一边表示感谢一边拒绝她的好意,老奶奶说帽子是送大暑时候拿来的,家里还有一顶,一定要收着。徐海明接过这顶帽子,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情意


走访期间徐海明一直戴着草帽工作。


  之后,这顶格子草帽,徐海明在走访期间一直戴着它。如今调离岗位,这顶草帽他一直珍藏在办公室里,每每看到它,那份感动依然在心中,他也时刻提醒着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一心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百姓



一月饭菜“送出”动力


  凌晨3点起床,在村里的厨房刷锅生火,烧3大锅稀饭、3大锅开水、绿豆汤,买馒头、豆腐乳、辣包菜……


五洲村的5位阿婆正在赶制早点。


  这是五洲村5位六七十岁的奶奶们,在今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连续一个月为安置房建设工地干活的工人们做早点和点心的场景。


这些奶奶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请往下看!

  7月中旬的一天,70岁的老奶奶金仙花,听到工地干活的工人们闲聊时说道,“政府慰问送来的消暑食物没有时间煮,如果有人帮忙煮那该多好。”


  听到工人们的感慨后,金仙花马上召集了4位差不多年纪的老姊妹,说:“反正我们现在在家闲着没事干,不如做点好事,给他们烧点心吃吧。”5位奶奶一拍即合。


  这一帮忙就帮了整整一个月。金仙花告诉记者,葭沚要拆迁,她们非常高兴,尤其是为贫困的70岁以上老人建过渡安置房的举动,更是让她们感动。


  “当时天气很热,工期又这么赶,工人们加班加点为我们建设安置房,帮他们做点事我们乐意。”


赶紧吃,吃完好干活。


  这些奶奶们不但帮他们烧慰问食品,还自掏腰包,给工人们买豆腐乳、馒头、咸菜、蒜头等小菜。为了方便工人们吃饭和休息,还在工地旁搭起了临时遮阳棚。这些举动让工人们感动不已,更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地旁搭起了临时遮阳棚。


  “在工地上干活10多年,头一次遇到条件这么好的,天热的时候不但有免费早餐,还有随时都能吃到的点心、水果,有这样的待遇,工期再赶再累我都像造自家房子一样给他们干好。”在五洲村安置房建设工地干活的李耕牛说。



三车瓜粮“送出”清凉


    “四五十个西瓜、200斤大米,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大哥,8月份已经连着送了3次西瓜和粮食,每次都差不多这个数。”五洲实业总公司董事长陈百有告诉记者,并翻出之前偷偷拍的照片。


送的大米和西瓜。



  图片中红色圈出来的的就是那位送瓜粮的大哥。“每次来也不说话,就是一个劲帮忙搬卸货。”陈百有说,3次开来的车子牌照也不一样,人没见过,应该不是他们村里的。


  在平均气温37下,这些又大又甜又凉爽的西瓜正好给过渡房建设的工人们带来清凉。看,大家吃得多欢!


  为这位不留姓名的好心人点赞!




干部付出真情

群众回报热情


都说征迁第一难,群众理解就不难;

以人为本做工作,群众支持就不难;

以心换心显真情,群众参与就不难。


记者 |赵 阳

编辑 |陈倩媛

责编 |花媚

主编 |徐纪报

图片由指挥部、陈百有、徐海明、水水提供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