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2017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的参赛者,同时作为一名专业医生自愿加入到此次比赛的爱救团,全程保障参赛者们的安全与健康。
初次见他,一米九的高个子,阳光挺拔,白大衣的装扮下向我快速走来,似乎就是电视剧中外科医生的帅气模样。与他的交谈中,我被他迎面袭来的活力与热情所感染,这是运动赋予他的财富,更是他坚持梦想一路走来的天然状态。他可以一夜不睡通宵为患者手术,也可以换上个性跑鞋和运动裤去长跑,大汗淋漓后重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患者。坚持跑步四年多,无论春夏秋冬,无一天例外。他不仅自己跑,也带动了身边很多人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来。他说,我们临床医生每天在疾病、痛苦、挣扎乃至死亡等消极情境里,精神压力巨大无比,跑步成了最好的释放,带给你健康的同时也会带给你快乐,让你“遇见”一个更棒的自己。
在此次马拉松比赛中,李鑫有着深深的感慨,并化为流畅的文字让我们大家更清晰地认识了一名医生的责任感与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医务人员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与工作中的巨大正能量。
幸运中签,成为北马比赛中的“医师跑者”
创立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素有“国马”之称,成为跑友心中向往的殿堂,吸引了近10万人报名,奇迹般的中签让我无比兴奋,做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师,我更深刻的理解健康的含义,也熟识马拉松的风险,所以希望做的更多。
在我国,马拉松比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但非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意外的例子屡见报端。跑马拉松的最大风险就是猝死,几乎90%以上的长跑猝死者都是心源性的,即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如果不能及时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10%。因此,如果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四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在本届北京马拉松赛向全国招募专业的医师跑者,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认50人,我非常有幸得以入选,与来自协和医院、北大三院、安贞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天坛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的心脏中心、急诊科、神经外科等医师共同协作,为北马保驾护航。赛前在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进行统一培训,讲解急救跑者纪律规范及常见急救问题讲解,并首次提出“零时间、零距离”急救理念,争取打造最安全马拉松。
会后使用最新型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和监测系统进行急救训练,系统对操作者的每一个动作实现全面监测和解读,心肺复苏操作后系统将给出详尽的监测数据和得分,考核不合格者将不能获得“医师跑者”资格,由此也成为国内马拉松急救史最严“资格考试”。
开始比赛,对需要救治的参赛者伸出援手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太阳尚未升起,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多名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跑者齐聚天安门广场,汇集到了正阳门下准备出发。
7:30鸣枪开跑,从天安门广场跑出,奔跑在长安街上,经过熟悉的天安门城楼,心中又是一阵激动。由于天气炎热,大量跑友出现抽筋、轻度中暑,爱救团的医师们一一伸出援手,同时分享我们的医跑经验。马拉松是极限运动,越是接近终点,风险也越大。
41公里处,我听到身后有不均匀呼吸声,伴随口哨音,执业经验告诉我,这位跑友呼吸情况出现问题,如继续跑下去,易诱发哮喘或呼吸性碱中毒,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我立即靠近他,建议停跑。由于终点在望,他依然选择坚持,经过反复劝说,减慢速度,调整呼吸,最终安全完赛。赛后一句“感谢”包含情感万千。
42公里后来到鸟巢和水立方中间的景观大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冲过终点,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落地,北马急救任务圆满完成,当金灿灿的奖牌挂到胸前时,浑身的疲劳和双腿的酸痛也变成一种享受。
跑步,已融入我的生活,让我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很多朋友问我,你是如何开始跑步的,其实最初接触跑步,正像很多朋友一样,都是因为减肥,从两三公里的慢跑,到5公里、10公里、20公里,一直到现在跑了10个马拉松,过程已经开始模糊,但是第一次完成半马时的感受始终记忆犹新,仿佛打开了一扇门,发现全新的自己,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面对困难,无所不能,虽然浑身的酸痛,甚至无法再多迈出一步,但是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成就感,从此对跑步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慢慢的融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跑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无论狂风骤雨还是精疲力尽,都能充分排解生理和心理的毒素,磨炼心志。跑步不会创造奇迹,但可以帮助你在某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内在,反省并学习如何料理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次马拉松,谈不上谁是冠军,生命的意义更在于走完这个过程。没有时间锻炼,你就有时间生病;管不好体重,你就管理不了人生。
跑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