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所有的爱情故事在药学生看来都是这样的…

文|民大微化


今天从药学角度给大家讲讲爱情中的化学物质。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爱情的产生是这个特定的人的外表、声音、气味、行为等,刺激人的大脑,分泌了相应的化学物质,让人产生了浪漫、幸福、快乐、轻松的感觉,形成了早期强烈的冲动,即爱情,科学家将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爱情激素”。




爱情激素能让人热恋,使人产生上瘾的感觉,非常急切地向往对方,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对方。而当大脑分泌出足够多的爱情激素时,便水道渠成地想走进婚姻殿堂了。


200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的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的保罗·格林加德和美籍奥地利人埃里克·坎德尔,因为他们发现了“神经系统中信号相互传递”的奥秘,大脑中的信号就是各种各样的神经递质。


1、爱情的导火索——性激素


男女进入青春期以后,性荷尔蒙分泌出睪酮和雌激素,使人出现第二性征。男女也有了对异性的渴望,这种渴望一直持续下去。如过有了意中人,就陷入了爱情阶段,这时候人体就分泌爱情激素。爱情激素能持续高浓度大约2-3年,这就是爱情保质期。



2、爱的信号——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是一种让人多情的物质,能产生一种很欢欣的感觉,使人感觉良好。


多巴胺的分泌受性激素水平的控制。平时多巴胺的释放是受抑制的,只有遇到大脑皮层“认可”的异性时,多巴胺才会大量分泌,使人第一次产生“爱”的感觉。所以多巴胺也被称为“恋爱分子”。


多巴胺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今届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隐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3、爱得痴迷—苯乙胺(PEA)



   

当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人体内被激发产生大量“情爱物质”,此时双方的血液中苯乙胺的含量比平时高出2~5倍之多。


苯乙胺最能使男女产生狂热之恋,生死之情。俗话说那种“来电”的感觉就是PEA的杰作。


爱人间互送巧克力是有巧克力科学道理的。巧克力的确是最佳的爱情食物,它是所有食物中含苯乙胺最多的一种。


但苯乙胺具有很强的副作用,会使产生幻觉妄想,丧失客观思维的能力,分不清善恶美丑,对方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则视而不见,于是,就出现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感效应。


苯乙胺分泌越多,在爱情的泥沼中陷得越深,产生的爱意就愈浓厚,最后就成为苯乙胺的俘虏——堕入情网。即使神仙在爱情中也难保理智。


4、爱的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你怦然心动




怎样判断“恋爱”是否发生呢?如果你遇到“中意”的异性,并产生心跳加快、兴奋不已、出汗、脸红为主要表现的外周神经兴奋,说明你可能对异性有了“爱”的感觉。


这些表现其实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造成的。当你体内充满这些物质时,也正是你意乱情迷之时。


5、激素让我爱上你—后叶催产素和加压素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与雌鼠交配之后,一般不会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这要归功于田鼠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


如果有人多巴胺分泌过多,而后叶催产素分泌过少,他(她)会见一个爱一个,这两种物质的分泌水平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这给“花心”和“婚外情”的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与恋爱有关的各种激素虽然令人着迷,但它对人类情感的复杂作用却非本文所能概括。各种递质对爱情的相互作用也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也未确定情感物质的变化是恋爱产生的原因还是恋爱后的结果。




另外,还有很多与爱情有关的激素还没有被发现,有关爱情的秘密有待进一步揭开。


看完这些,你们是不是觉得还可以从爱情角度好好学习化学呢?!


-----推荐------


药学生

药学人的学习成长平台,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近期热门文章:

2018 年医学考研院校热度排行榜出炉了!

药界“格雷”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中国药企搞研发,这50家最强!

最新统计:医药类高校双一流学科数排名

点击上方蓝色标题,阅读精选文章!

福利


回复『资料』

到医药生

即可下载

15G医药大学生资料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