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标准
1.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 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 患者病情较轻的患者
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 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 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6. 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1型糖尿病血糖标准
1. 儿童糖尿病患者
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
2. 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糖尿病血糖标准
1.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 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疾病干预
为避免血糖波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保证餐前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
三餐定时定量,在种类选择上,宜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宜食用粗杂粮,少食用精细粮,适量多吃蔬菜。
如出现餐后高血糖,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分餐,例如,早餐后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将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十点进食。
2. 运动
最好安排在餐后一个小时进行,不要空腹运动。
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宜,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
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如血糖<5 mmol/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3. 药物
如果血糖波动较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比如:
减少空腹血糖波动的药物,如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二甲双胍等。
减轻餐后血糖波动的药物,口服药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吡嗪、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注射类的有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 30、门冬胰岛素 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50R、艾塞那肽。
另一种长效的全天降糖药——格列美脲,降的也是餐后血糖,格列美脲能够促进分泌胰岛素,增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加速转化餐后的血中的高血糖,转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使得餐后的血糖及时降低。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同别的磺脲类降糖药相比较,格列美脲能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分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格列美脲不仅有很好的降糖效果,还不增加人的体重.对于超重和有胰岛素抵抗的二型糖尿病病人,服用格列美脲这种药物效果更好。
病情及联合用药:
当患者有明显的餐后血糖异常的时候,可与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联合应用;
当患者有明显的空腹血糖异常,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时,可以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当患者有明显胰岛素抵抗时,可以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