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爱惜骨骼,守护未来”是今年的主题。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老年人的隐形杀手。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0%,尤其女性甚至高达70%,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中35%来自骨折,而这其中多数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
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号称“沉默的杀手”,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并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项全球化的健康问题。我国现有约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占总人数的7.1%,居世界首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病中居第七位。
出现以下症状,拉响骨质疏松警报
1.腰背酸痛、周身酸痛,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身高缩短,驼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心肺功能下降
3.胸椎、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等部位脆性骨折
谁毁了你的骨质健康
骨质疏松需要全面评估
影像学检查
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BMD, bone mineral density)检测被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临床上通过这个参数来预测骨折风险。测量任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人体的骨密度大约在30岁时候达到峰值,之后基本都维持在这个数值。当骨密度从峰值开始下降,骨折风险就会随之上升。在结果报告中,T-score是评估骨密度最重要的一项参考值,简单来讲,就是和年轻人比,代表的是“你的骨密度与30岁健康人相比的差距”:
>-1, 骨密度正常
-2.5~-1,骨量下降(存在骨质疏松风险)
<-2.5,骨质疏松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电泳等。原发性的骨质疏松患者通常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值在正常范围,当有骨折时,血碱性磷酸酶值水平有轻度升高。
防、治结合,对抗疏松
早诊断 规范治疗 降低危害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骨质健康,重视预防与诊治,远离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