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力不可能一直保持充沛的状态;情绪有时候“莫名奇妙”地低落,又能自然地恢复平衡;在同一天时间里,我们也能感觉到工作效率的起伏变化,这是因为生命体运转遵循各种大大小小的周期节律。
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生物周期,就能科学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把规划放在低效率期,而将执行放在高效率期。
人体生物三节律
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费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沃博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人类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由此得出了体力强弱变化周期是23天,情绪高低变化周期是28天。约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对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进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以33天为波动周期。
人体生物节律学认为:人自出生之日开始,体力、情绪、智力在各自的周期内进行着临界,高潮,临界,低潮的规律变化。体力处在高潮期时,则精力充沛,承受较繁重的负荷量疲劳也容易消除;在低潮期就力不从心,做事拖拉畏怯。
情绪处在高潮期时,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强,心情愉快达观;在低潮期表现为自控力不强,心情烦躁、易怒、没有耐心。
智力处在高潮期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判断准确;在低潮期则反应迟钝、健忘、判断力降低。
在低潮与高潮之间有2-3天的临界日,人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患病;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产效率低,尤其是技术操作人员容易发生事故。多重低潮期也是事故多发时间,要提高警惕。我们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尽量避免临界点和低潮期的影响。
一周的生物节律
一周内的生物节律是在工作中形成的,一周七天,职场人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工作效率也不同。加拿大心理学家德比·莫斯考维茨研究后认为大部分职场人在每周七天中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变化是有周期性规律的,周一工作效率较低,周三的决策能力最强。也有其他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认为职场人士周二的工作压力最大,周五的心理压力最小。我们可以参考普遍的规律,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
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人周一起床后情绪低落,工作中产生厌烦、懒惰、健忘、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看来周一开会是“明智”的。一项针对3000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周二是一周中感觉压力最大的一天;而周三是黄金时段,这天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决策技能达到最高水平。许多研究机构认为周四是一周工作效率最低的时候,周五的工作效率普遍很高。很多人在周日为新的一周工作而焦虑,如果周五进行工作检查,并做下周计划对改善周日焦虑有好处。
次昼夜下沉
大部分人听过昼夜节律,它本质上是我们内部的生物钟,对光线和黑暗敏感,周期是24小时,也叫近日节律。实际上,还存在一个短日节律。在睡眠中,每90分钟左右,最长120分钟会经过一个次昼夜节律,这种循环在醒来后会继续。早上起床后,每1.5-2小时,我们会觉得精力充沛、注意力特别集中。然而,在这个阶段结束后的20分钟里,我们会疲惫不堪、无精打采。这就是“次昼夜下沉”。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短日节律,主动应对20分钟的注意力焕散的“次昼夜下沉”,不要逆周期而动。<据现代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