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明媚,岁月静好,远离“国际郑”车水马龙的喧嚣,赴一场景色和学术气息的邀约。
有人工作有人混,我就是那个混子,蹭吃蹭喝蹭跑着玩。逮着个去母校浪一圈的机会,还哪有心思谈学习那些扯犊子的琐事,画个美美的妆,把自己打扮成学生模样,说走就走。
我与母校仅有半个城市的距离,不远,也没怎么去过。也不是,这月就去了两次,上次是为了拍婚纱照,匆忙取景就离开了,没能漫步其中,认真感受,总觉遗憾,有遗憾才有下一次,这不又来了。
久违的43,当年挤到人脸变形的43,竟然在半路上车还有座位,可见时代发展了,交通改善了。南门不停,直接奔东门。一进校门,当年的亚洲第一长楼的楼角依然像高高扬起的头颅,守卫着学校的一方净土。忍不住的驻足守望数秒,拍照留念。楼角下的台阶上,一群青涩的学弟学妹在拍照,让我想起我们在西边的那个楼角一拍就是四年,每年集体照的必拍圣地,连毕业照也没能逃掉。现在想想也不明白为啥每次都要在那取景,也许就是觉得它美吧。纵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学弟学妹们也难免和前辈想到一起去。
忍不住的拉上当初的少年把秋天的颜色融进了镜头里自拍一张。我认为秋天的美胜在颜色上,黄绿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对一个恐暑怕寒,畏惧春风的人,唯有秋天成了钟爱,并没有骚气的诗人伤春悲秋,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日月广场是从东门进入学校里边的必经之地,没看见跟日月有半点关系,总之高大上之感。还记得考研的日子里多少个早晨陶醉在广场的晨光里,把自己背书的事抛掷九霄云外,这就是我和日月广场所有的故事。
吴总来是工作的,我是来追忆青春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好巧偶遇在日月广场的篮球场,这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篮球场,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它还没怎么投入使用。顺便和篮球场也来次不期而遇吧。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吃饭也是来的主要目的之一。听室友说现在的三楼很是惊艳,迫不及待到餐厅一睹为快。是真的,装修甚是豪华,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寒酸样。各种小吃一应俱全,咋一看还以为哪的小吃街搬了过来。在以前经常吃拉面的位置吃了米饭和花甲粉,可惜这两样是一样的难吃,安慰自己哪是来吃饭的,明明吃的是个情怀。把饭难吃的原因归结在我的嘴变叼了,因为过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可口的饭菜也不例外,怀念六块钱一大碗的拉面和卖拉面的回民大爷。
来都来了,西操场怎可不去,天一湖怎可不溜。
西操场的壮小伙们篮球打的火热,这里再没有我们那一届某女同学永远的24、23、8号和紫色忧伤,有的只是这一届女生的某某某。
这里遇到了故人23号,我并不知道这个23号是谁,是他,就是他!
默默的见证学校的成长和学生的更换,只关注地上的瓶子的23号。看到熟悉的面孔,小吴激动不已,对着我直呼23号,23号。啥23号?我问,原来是之前我们班一男生的球衣号是23号,丢了他捡了穿上了,所以他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了我们班的23号。
阳光下23号的背影
23号好像精神不是太正常,总有热心的同学关心着群众的喜怒哀乐。一头浓密黑发的大巨和鲜肉威,恁俩是干啥类?23号在想两个神经病!哈哈哈……
操场还是原来的操场,人已不是原来的人,再来既是客。路边石头路甚是惹人怜爱,玫红色的石头通往偌大的小树林,想想都是一块恋爱圣地,可惜了我在的时候还是干巴巴的一片。
教学楼西楼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大声朗诵的小学弟,我问小吴上学的时候这个点你在干啥,我们两个不约而同的回答在睡觉,学渣的日常也是不约而同的。具有职业习惯的吴总上去就跟小学弟打招呼,黝黑瘦小的小学弟开始还很戒备,聊了一下,我们也亮明了我们老学姐学长的身份,学弟也亮明自己是药学院的大一新生身份,并慌忙站起跟我们问好,气氛瞬间变得友好起来。都是过来人的我们可以理解学弟的那种学姐学长崇拜感,要不就防火防盗防师兄呢。学弟大中午的放声朗诵,也是学生群里的一股清流。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宿舍的老大,大一的时候坚持早起上自习,没多久就起不来了,比我们睡的还猛。大学就是一个大染缸,关键在自己。本想拿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嘱咐学弟几句,一想到自己干过的那些事和怎么混过来的,实在不忍误人子弟。没能给这个清流小学弟拍照留念,有点遗憾。
不约而同来到天一湖,阳光星星点点洒在湖边的小路上,想想来报道的时候它上边还长着水草,那时候只能叫坑,谁能料想他也有叫湖的一天,现在也算是很美丽的湖了。
绕过天一湖就到了大门口,门口的几颗银杏树叶子全黄了,从春天的鹅黄变成秋天的金黄,成熟但拒绝死亡,此时只有秋风懂得银杏叶的向往和归宿。这种精神表达了我的心声,祝福我的母校越来越好。
太美好的事情,用语言表达起来总有无力感,硬生生的被我写成了流水账。
秋天的阳光是大自然的馈赠,不负时光,野蛮生长。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苟且。
经历再多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