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未来,上海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将不设门诊,只接受疑难杂症病人和住院病人,市中心部分二级医院将改成护理院。
其实,关于三级医院取消门诊并不是第一次听说,此前,东莞、青海也宣布将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量,北京医改也已经显出一定的成绩。但不同的是东莞不但要压缩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同时还要逐步压缩和关停镇街医院普通门诊,但在原则上仅保留专科(专家)门诊。
而青海的要求是,在做好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的前提下,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简易门诊,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数量要较上年减少25%。
作为医改标杆的北京,在今年4月正式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三级医院门诊量减少超一成,主任号就诊人次降幅超两成。但是这种行政强制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做法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做到呢?在此就与大家聊一聊。
为什么要取消门诊?
看了很多地方的医改都明确规定要取消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但对于为什么要取消,并没有给一个令人信服的依据。很多文件都只是泛泛地说了一句,“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但事实上,就发一个文件,说取消就取消就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了吗?显然不能。如果真这么简单?医改就不会是“世界性难题”。
取消三级医院门诊能不能做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患者为什么要去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门诊?二是取消大医院普通门诊是不是大势所趋?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一个常识大家不应该忘记,就是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去办一件事,除非“近”处办不了。看病这事也一样。如果近处能解决问题而且患者也充分相信近处能。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流传很广,且被众多人员所接受,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其实,第一个涉及“近”处医院人员、设备、技术等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实行等级管理的问题,越是基层的服务机构越是等级低资源配置少,这个不改,估计强制关闭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落实难。
而关于“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更具有欺骗性。但明白人应该知道,病,其实很难分的清“大”“小”的。感冒也可能死人,手足口也很危险。心脏病随时有危险,倒也可以几十年不犯病。而且对于基层,没有好的医生和高端设备,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也就没办法搞清楚什么是疑难杂症病人,哪有办法实施精准转诊呢?
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取消三级医院是不是大势所趋?笔者回答很肯定,那就是:是。
关于这一点,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表示,无论是从大医院的利益关系来看,还是从老百姓已经长年形成的就医意识来看,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短期内实施起来都是有困难的,需要一个时间来适应和调整。但不管怎么样,这个目标是必须明确的。
取消需要几个条件?
既然短期内取消有难度,那怎么办呢?一要明白取消需要哪些条件?二是要怎么通过努力去达到或接近目标。
关于条件,简要地说就是有人有设备老百姓要信任,还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有人,有什么样的人?以笔者看,既不是大专毕业的医生,也不是研究生学历的高端人才,因此,目前所谓的通过取消大医院普通门诊引导大医院医生下基层的举措,既不靠谱也不可能。需要的是培养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大量的全科医生。而这个,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关于有设备很简单,花钱就可以解决。关于老百姓信任认可,需要拿事实说话。关于基层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一靠法治,二靠制度创新。
基层市场要爆发!
去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时,重点介绍了分级诊疗、医联体。
可见,分级诊疗是“十三五”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而医联体,也成为医改中重要的因素。
医联体,简单来说,就是上级和下级医院已经形成完整的治疗链条。医联体分级诊疗,是把上级医院和基层社区捆绑在一起,上级医院就医的患者后续用药、康复治疗将回到基层。
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和基层将面临同一个患者,在医联体下利益一体化。所以,医联体分级诊疗是个完整的闭环,如果药企没有做好基层社区的工作,其产品的整个销售链条就断了。
大医院普通门诊被关,相信药企都会感到危机重重。但是危中有机,洞察之下,市场机会无处不在,基层市场的机会,正向我们走来!
医联体对制药企业影响
医联体内牵头医院改变整体用药结构、增加药价谈判能力引发药企推动以点带面的营销模式和提高产品性价比是大势所趋,而医联体落地带来的整个医疗行业的改变是企业更需给与关注的。
诊断中心化 医联体组建之后,基层医疗机构的的诊断能力匮乏导致对区域诊断中心(包括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的需求提高,三级医院由于对成本的控制需求,也会提高对区域诊断中心服务的需求。医联体内的诊断项目外包比例增加。药企拳头产品治疗过程中如需配套系列检验,则与诊断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是迅速进入医联体的通路之一。
大商业平台化 由于医联体的采购量远远大于原来一家医院的采购量,小商业无法满足医联体的需求,结合国家实施的两票制,制药企业与大商业合作是必然趋势。
物联网并发 作为医联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远程医疗平台可谓是医联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承接着医联体内各成员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的上联下达。数字化手段的重要性凸显。因此,制药企业联合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进行疾病管理,进一步推动产品营销是未来的关注点。
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医联体内部集中采购,不仅包含三级医院所需的高端产品,还需要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中低端产品,能够为医联体提供对应产品组合方案的制药企业在谈判时将受青睐。
( 来源:医药4点0,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