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教医院
(福州市中医院前身,摄于1949年)
在我国东南沿海边上,坐落着素有“海滨邹鲁”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系福建省的省会,有名的“榕城”。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的福州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而位于古城内城鼓东路的开元寺药师殿,就是福州市中医院的旧址。南面闽江,北倚芝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医院厚重的人文气息和山水灵气。
1947年,社会动荡,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上人与海军名将萨镇冰、庄公辅居士等为怜贫恤苦、济世福民,创办了福建佛教医院,即为福州市中医院的前身。
这所发祥于开元寺药师殿的慈善医院,建院之初,创业者不畏艰辛、奋发图强,开设儿科、内科、骨科、妇科,学科齐全,流派纷呈,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1947年创院之初,医院即以鲜明的济世初衷被世人所知。70年来,医院“实干”、“敢干”的基因持续发力,终建成一家名声鹊起、口碑流传的中医名院。
70年岁月流金,几经变革的福州市中医院始终保持对中医药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担当、中医文化革新和传承等方面锐意进取,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各方面成绩显著,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4年初,福州市中医院成为福州地区唯一一家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福州市中医事业发展史树立了一座里程碑。系全国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基地、全国中医药特色项目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和扶优单位,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多所高校的实习基地。
如今,医院占地面积15亩,包括在建的新病房综合大楼共将开放床位800张,设置28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医院下设福州市中医研究所、福州市直机关东部办公区医疗应急部、福州市中医院东街贤南分诊部、四个军休分诊点。
七十春秋深酬远志,老店迭景易天;世代榕医薪火递嬗,杏林千里扬香。走过七十华诞的福州市中医院依旧人文渊薮,几经改革阵痛,以涅槃之姿抱守国医精粹,展大斧之力破除时代沉痼,迅速崛起成为东南沿海中医名院,其锐意改革之精神和独特的执医传统,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现代突围的一个时代缩影。
①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
福建省名中医唐江山主任医师;
②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
福建省名中医谢宝慈主任医师;
③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
福建省名中医肖绍玮主任医师;
④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
朱亨炤主任医师。
薪火相传 南烛耀岐黄
胼手胝足,以启山林。风雨七十年,医院历经三次更名,1984年更名为福州市中医院,并沿用至今。
1970年,医院被改组成综合性备战医院,迁至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1973年,回迁鼓楼区井大路原医院的药库开设门诊部,过渡3年后搬迁回鼓东路原址,在简易用房开展诊疗活动。1984年,医院兴建病房大楼、门诊大楼,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在现任福州市中医院院长张峻芳看来,70年间,医院虽然历经沧桑、条件艰苦,但是意志坚定的老一辈福州市中医院人,无论医院搬到哪里,他们就奉献到哪里,躬耕仁术、悬壶济世,奋战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书写杏林佳话。
历数先贤,王德藩、何秀春等中医先贤医术高超、医声远扬;陈桐雨、孙浩铭、黄庭翼、邓少杰、郑孙谋、吴味雪等中医名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曾梳理多部医家流派著作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萧诏玮向记者提及,陈桐雨、吴味雪等先生医德和治学令他刻骨铭心。“吴先生说医生是‘狗’,一是会‘吠’(福州方言同背书的背),二是会咬,不要生吞要咀嚼消化。”萧诏玮说,医生的经验来自于读书与临证,不读书何以业医?
先贤医道一脉流承。在后辈医生的回忆中,曾任福州市中医院副院长的刘小鼎,“他曾上门看病而不收费,他为常年卧床的病患换药治愈褥疮,从无烦言且义务为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如今,被美誉为福州中医界“四大金刚”的孙氏妇科、陈氏儿科、邓氏肛肠科、黄氏针灸科人才辈出、大拓规模,文脉不断。
目前医院有唐江山、谢宝慈、萧诏玮、朱亨炤等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唐江山、谢宝慈、萧诏玮三位省级名中医,他们年逾七旬仍坚持坐诊,笔耕不辍,堪称福州市中医院名医名家的杰出代表。医院还有一大批各科的专家默默坚守,躬耕仁术。
福州市中医院大医云集、名著山积。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耗时八年梳理出“福州近现代中医流派研究”,继而深掘历代中医特色,至近五年来,闽派中医研究更为深入广博。
据统计,近十年来,医院建设“福州市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平台项目”1项,科研创新团队5支,科研立项95项,卫技人员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85篇,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有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项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有两项科研成果获福州市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20部。
医院还引入活水,激荡学识。2014年至今,医院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硕士研究生56人,还通过“师带徒”、聘请专家担任科室顾问、名誉主任、技术指导老师等方式,柔性引进了近20名北京、上海以及福建省属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到医院工作。
一代代名家后继有人,中医传承生生不息。七十年执着坚守,福州市中医院硕果累累,学术影响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福州市中医院杏林文化广场
大医精诚 佛手播药香
厚德精医,德业日新。福州市中医院在短短五年间凤凰涅槃,“四大金刚”越做越大,中医特色越做越浓,香播四邦,成为医院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张峻芳坦言,作为一家中医院,医院当前就是要以中医特色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育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医院不断创新中医特色诊疗,设立名医苑,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汤药等中医特色治疗;中医药传统非药物疗法扩大到上百种,研发推出二十几种自创中药产品和制剂;开设膏方门诊,举办“中医养生膏方节”活动;实施28种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47项。医院孙氏妇科、陈氏儿科被授予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医院尤其强调学科建设。拥有7个国家、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0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中西融合、学科整合”理念,通过整合与融合,相继成立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一体化诊疗部,试点推行多学科一体化诊疗。这些重点专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特色突出,医疗技术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在中医预防保健与传统康复方面,福州市中医院更是积极探索,建成福建最大规模的“治未病”中心,坚持首选中医非药物疗法,大力推广代茶饮、膏方等保健项目。
医院还对外合作建设福州温泉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在福州温泉开发中引入中医“治未病”理念,将福州历史悠久的“金汤文化”与深厚绚烂的中医文化有机融合,助力福州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在医院文化建设上,福州市中医院也突出中医药文化。走进市中医院,杏林广场、思邈园、中医药文化长廊等,处处可见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和谐交融、中医药文化与地方医学流派的交相辉映。
福州市中医院传承和创新中医特色诊疗,备受患者称道。近年来,医院各项指标持续攀涨:医院门诊量从2011年的39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55万人次,增长41%;年出院人次增长了52.66%;年手术例数增长了1119%,业务量增长了155%,固定资产增长了150%---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幅连续四年位居福州市属医院前列。
在全省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评价中,医院评价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在福建省卫计委组织的第三方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医院成绩在全省中医医院中位居前列;在福州市卫计委组织的职工满意度调查中,医院在市属医疗单位中成绩名列第一名……
起于群众之忧,兴于百姓之需。流变70年,福州市中医院始终初心未改。从“厚德精医,传承创新”的历史视野和文化情怀出发,以文化为引领,医院益显和谐、包容、文明,充满温情。
医院诊治区
敢破敢立 赤节彰歧轩
识明智审,通权达变。风雨70年,从寄居于药库的小门诊,到今天800张床位的名医院,通途之道唯有“创新改革”。
“我们一直有共同的梦,把医院建成规模大、设备齐全、人才聚集的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福州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谢宝慈回忆,入职之初在痔疮科,过点用餐,加班科研,全院从不以为苦,然而动乱年代积弱积贫,举步维艰,直至改革开放后,拼搏数十年,医院实现跨越发展,“改革创新是最重要的”。
尤其最近五年来,医院上下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形成了“慢进则退、停滞则衰、倒退则亡”、不强化改革不加快发展就没出路的共识。
福建是全国医改第一批试点省份,作为福州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单位,福州市中医院以先行先试的姿态持续推进改革。张峻芳认为,“敢破敢立”是其间的底色,“服务”意识则是成败的关键词。
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医医联体,构建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分级诊疗和分工协作机制,定期为基层单位举办学术讲座及提供义诊、培训、进修学习等平台,帮扶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已深入近30家基层医疗单位调研帮扶,共同探索“大手拉小手”的帮扶模式。下基层、进社区、赴新疆、援定西,医务人员下乡义诊、送医送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百姓谋福祉。
狠抓医药费和服务质量牛鼻子,解决行业“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医院严格执行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政策,多措并举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让老百姓在医改中有获得感。
医院还全面实施预约诊疗,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成立医院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健全投诉机制。医院还加快“智能化医院”建设,致力于就医流程再造,精准服务患者。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专业特色和患者满意度,加大对药占比、耗材占比、收费水平的考核比重,有力推动医疗业务的快速增长。
创新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实施“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位一体的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管理效率明显提高,执行能力明显加强。规范议事办事程序,推行阳光院务模式,在医院形成全院职工共同参与医院管理、爱院爱岗的良好氛围。
推动院际合作,开展远程会诊服务,建立以福州市中医院为中心,上连十余家国内知名大医院,下通55家中医医联体单位的远程会诊平台,建立家庭医生远程会诊中心,使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知名专家的优质服务。
“人才强院”以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贯穿在医院工作脉络中。医院建立一整套“引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机制,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各种待遇补助;选拔到管理岗位,任命为学科带头人或科室主任;提供医疗设备和科研经费;帮助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选送一大批人才到省内外和台湾进修学习,开拓视野,激励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医院大力推进新病房综合大楼建设,完成门诊和住院大楼内部环境、外立面、治未病中心的改造工程;打造福州市公立医院“最美口腔科”、“最美儿科”等,医院面貌焕然一新;购置CT、MRI、胃肠镜、骨密度仪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诊疗设备。通过加强硬件建设,突显人性化关怀,为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
加强“党建”凝聚人心。加强反腐倡廉和医德医风建设,举办道德讲堂,创建“杏林春满党旗红”党建品牌及“共产党员示范岗”,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等,发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医院多次获得福州市文明单位、福州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医院每年为员工健康体检,送生日蛋糕,举办“医殿迎新”职业风采大赛、“最美白衣天使”护理礼仪风采大赛、“魅力女性多彩生活”花艺培训活动,连续几年举办职工子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首届“跃动青春 情聚杏林”迎新篮球联谊赛、羽毛球比赛、“福州市中医医联体首届篮球联谊赛”等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位职工这样说:“医院这几年快速发展,得益于医院班子团结、务实、肯干,得益于医院科学定位、发展思路清晰。”
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漫道日月七十载,建设省会城市现代化中医名院的中医梦,是福州市中医院人的美好梦想,也是中国梦,是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励精图治鸿鹄愿,今朝鲲鹏舞杏林。” 福州市中医院未来将顺应时势所趋,紧紧抓住福建省力争2030年实现全省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建成一支专业强大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有利发展时机,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佑济苍生健康梦而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