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舆情:设立“医师节”搭筑医患和谐关系桥梁 网络大病众筹平台待完善
近日,“医师节”得到国务院批复,业界期盼节日的设定能够缓和医患矛盾,促使医师得到更多社会认可;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用耗材引争议,有关部门仍需通过释疑引导舆论从现实和制度层面认识此举对公众就医公平性的帮助;网络大病众筹平台虚假筹款事件引发舆论关注,舆论呼吁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健康众筹平台。
【医药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 中国“医师节”获批 搭起医患和谐关系桥梁
近日,国务院复批,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四个行业性节日。“医师节”的确立,尤其得到医师界的认可,令医生群体倍受鼓舞。
舆论观点:设立医师节,有助于唤醒社会对医生行业的尊重
媒体普遍对“医师节”的设立给予肯定,认为有利于缓和医患矛盾。《人民日报》称,“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1100多万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舜网发布观点称,医师节的设立,可以增强社会对医生的尊重,也可以从思想约束医生在工作中的行为,养成一种自律的好习惯。《人民日报海外版》表示,医师节的设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去重新认识和审视医生这份职业”的机会,是“打开医患心结的钥匙”。
多名业内专家认为,“医师节”是国家认可医生的贡献与作用的重要表现,是千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福音,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多数网民对设立“医师节”表示赞许。其中,医生群体表明多年夙愿成真。也有少数网民认为,比起设立节日,目前医生的社会待遇和人生安全更应该列入考虑范围,从实际出发。
舆情点评:利于树立医患关系的正确舆论导向
近年来,医患矛盾曝光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医生、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影响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而国家给予医生、医师法律支持,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促进医患和谐关系有着重大意义。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得到更多社会和国家的尊重与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医生救治患者信心。从舆论方面,医师节可以为公众提供了解医疗行业的平台,增进对医生工作的了解,从而促进医生对患者的责任心与患者对医生的包容心之间的默契,最终达到医患关系和谐融洽的目的。
2.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用耗材激起舆论热议
11月初,微信公众号“赛柏蓝器械”称,贵州某三甲大医院发了一个通知,称按照省政府、省卫生计生委对公立医院控费的要求,该院将停用部分医用耗材。同时,贵州另一家三甲医院出炉了一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方案,明确提出减少耗材使用的具体措施。
舆论关注:网民猜测停用部分医用耗材缘由
媒体报道对停用部分医用耗材持支持态度。四川新闻网称,四川开展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是探索完善医用耗材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并列举具体的整治措施。德州新闻网表示要“严查强制患者多用耗材”,医用耗材专项整治行动要“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提高、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医用耗材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关于“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用耗材”相关内容,部分网民观点激进,认为不倡导用高价位、进口医用耗材,会影响医疗救治效果。也有部分网民猜与医保养老金短缺有关。
舆情点评:医用耗材应物尽其用 行业需遏制不正之风
国家发改委发文称,“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四川、辽宁、山西、贵州、湖南等多个省市,纷纷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医用耗材酌情停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完善医用耗材购销规范管理,形成临床合理使用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完善医用耗材监督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和打击医用耗材领域的不正之风,严肃惩治涉嫌商业贿赂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重拳对医疗行业进行整治,意在使更多患者得到良好的就医保障,促使就医公平。但从目前网民反馈看,依旧有相当一部分网民对停用部分医用耗材持消极态度,整体舆论环境尚存在风向。因此,也有舆论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停用医用耗材缘由和效果的宣传力度,“停用部分”不等同于“禁止使用”,从而扭转有失偏颇的舆论。
3.网络大病众筹平台系慈善组织 相关部门应加强规范管理
近日,一个“苏州小伙”在网上发布帖子称,因家境贫寒,母亲左右胸均被查出乳腺癌,并晒出病历单,希望通过“轻松筹”众筹30万元给母亲治病。帖子上线两天后,筹得近2万元善款。但为他母亲治疗的医生怒斥他陈述的病情与事实不符,其母实际只有单侧乳腺癌,而且除去医保报销费用,他们需要自费的医药费仅有6800元。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热议。
舆论观点:呼吁加强法律对网络大病众筹的规范
媒体认为,掺假的网络大病众筹平台,必须严格监管。《北京晚报》发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的建议,平台应充分审核众筹项目,要求大病众筹申请人签署保证书,避免虚假众筹信息对捐助者造成情感伤害。也有媒体称,需要厘清公益众筹各方责任。《北京青年报》认为,必须厘清众筹平台和众筹申请人的责任,对于掺假众筹进行双向追责,倒逼双方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杜绝虚假网络大病众筹。众筹平台须加强自身监管。《潇湘晨报》认为,慈善法对网络大病众筹的规定太过笼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所以必须提升众筹平台自己的监管和约束。
多数网民对设立网络大病众筹平台表示赞同态度,对欺骗网民的爱心行为嗤之以鼻。也有网民期待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用法律严格制止掺假的网络大病众筹行为。还有网民担忧,若掺假的网络大病众筹继续发生,会使想要捐助的人们对捐助行为望而却步,以至于耽误真正需要社会救助的人们。
舆情点评:多方合力 共同打造健康众筹平台
网络大病众筹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产物之一,由于其高效和易操作,网络大病众筹成为不少大病家庭的一个重要的“自救”选择。但是不可否认,大病众筹掺假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众筹慈善的整体公信力。要想改善和杜绝大病众筹掺假现象,一是需要不断健全法律内容;二是提升众筹平台自身的能力建设,作为众筹平台、众筹人、捐助人等各方,必须重视对自身的管理,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三要改善相应的信息环境,比如加强政企合作,促使大病众筹平台走向“标准化”,真正从信息供给上缓解社会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还可以开放更多相关信息资源,增强捐助者对求助者病情及其医疗成本作出准确判断,不让非法分子和怀揣恶意之人有可乘之机,让更多需要众筹治病的人享受这一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