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太医文苑】秋意正浓——扶贫日志

季节已到了深秋,小城外山山水水的秋色渐渐浓厚。今天是周末,一个阳光很温暖的日子,验证着“十月小阳春”的季节谚语。 


熟悉的那辆较为破旧的中巴车,于晨光中又一次停在了医院的大门口。厚道朴实的司机,双手搭在方向盘上,一如既往用他那诚实的微笑面容,迎接着我们陆续的登车,偶尔还搭上一两句问候的话。因为我们已经搭乘着他的车,到他生活的山村“洪河村”,一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偏远村庄去了很多次,那里是我们太湖县人民医院帮扶村,有着我们每一位党员帮扶的对象。所以,我们已是很熟悉的故人。


弯曲的山路,在山腰间盘转、蜿蜒,像一条扭动的蛇,也像一条飘忽的丝带,常常给人山穷水尽的疑惑。路的尽头就是崇山峻岭环抱的洪河村,在叠翠的山脚下,闪落着一户一户的农家或三、五户平排而建的“屋场”。


犹记得我们第一次坐着这辆中巴车,在这条陌生的山路上前行,很多的人为它的坎坷、急转弯和路外的悬崖峭壁而惶惑不已,一次次的急刹车,一次次的与一辆车、一个人、一条牛或一只鸡的狭路相逢,都让坐着的人心惊肉跳,嗟吁不止,甚或大声的惊叫,宣泄着恐惧和不安。而今,因了多次的往返而熟悉,因了熟悉而坦然,任凭司机一次次地急刹车,车内毫无惊慌。只有临近坐着的人在交流着彼此帮扶的经验和感想。


人与人的情缘多种多样,而我们这样对帮扶对象的不舍之情,是来源于国家宏伟的帮扶计划,共产党人爱心和责任心的召唤,才让我、我们、我们更多的人,走进了深山,走进了贫困家庭。与那些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相认、相识、想念……犹如朋友、犹如亲人、犹如一个大家庭的成员,牵挂着、担心着、希望着,不单纯的是希望早日完成脱贫的任务,而是真心地想帮他们走出贫穷的困境,摆脱致贫的原因,让国家现代生活幸福的阳光能普照他们生活的天地,温暖着他们渴望的心窝。


我熟悉的这山村,又一次的在我的眼眸中勾勒出了秋色渲染下的色彩。满山挺立的松树丝又点染了红、黄、绿的三色,芒花、蒿草脱下了绿色的春夏着装,穿上了金色的秋冬衣裳。山间某些藤蔓、荆刺、树梢上的果实,带着成熟的红、黄颜色,显眼地挂在各自的枝头,如:唐克梨、吊柿、橘子等,虽然它们偶见于某一个山坡或一个田头、地角,没有成片的果园那样耀眼,但我还是看到了这片较为贫瘠的土地上,也一样的有秋的收获。


那些挂在山凹中的一串串梯田,晚稻已被收割,田垄里留下的是参差不齐的谷庄,田埂上摆放的是一排排扎好的稻草把,像一群相聚而谈的人群,身影有些单薄,眼神有几分的寂寥。这些小小的水田,或许不能收获到很多的稻谷,但它们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希望,对一片土地的坚守,是一种不舍的情怀,也是中华名族农耕生活流传久远的烙印。不论世事在怎样的变迁,农民总也难以割舍自己对土地的眷恋。我深情地望着这些山沟中的“田野”,心起爱恋。它们竟然像一串红红的灯笼,像孩童时代我们在迎接新年时举高的红灯笼,折射出希望的光芒。此时,这里的秋色在我的眼中更浓。


秋风已在山谷中奔腾,像无望地寻觅着伴侣时的怅然,有些哀怨、有些忧伤。它吹乱了屋檐下孤独坐着的老人的白发,它迷茫了眺望山外的孩童的眼神。或许,老人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在秋收后刚刚离去,出外打工,寻觅生活的另外出路。短暂的相聚,匆匆的归期,让彼此多了离愁,多了伤秋。“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白天依旧有些静谧的山村,勾起我伤秋的愁肠。


当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再次停在洪河村委会的两层楼房前,看到这里已有村、乡、县、市的扶贫领导或工作人员早已到达。后通过交流,方知有些人在此为“精准脱贫"而长住。我的一位长住本村帮助脱贫的同事告诉我,为了脱贫攻关,安庆市粮食局副调研员一行两人,已有5周之久未回过家。看着他们斑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和安然的神态,不由心中肃然起敬。我是在山村长大的人,对于山村的生活,尤其是夜晚,常常冷寂得有些恐慌。而于他们,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这样坚守在异乡的山村,确实是为了一份工作的职责,一份职责的担当。


乡村干部开着私家车或骑着摩托车,带我们分别走向更加偏远的村庄—我们各自帮扶的对象。虽然,这条路来回了很多次,但每一次车子在山间行走,还是禁不住的慌张。看着乡干部不断的打方向盘和更换油门、刹车,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叨叨不绝“小心点!慢点!”


“你放一百二十个心,这条路我闭着眼睛都知晓那里是弯、那里有坎”。


这位乡里工作的基层干部我很熟悉,在基层工作也应该快三十年了。多年后的相见,发现岁月和工作的辛劳一样地在他的颜面上刻下了苍老的印迹,但山里人坚韧的性格和朴实的话语依然如初。感谢曾经的相识,感谢今天的相遇,感谢他陪同我们一起走进深山里的村庄,给我们入户随访行动的帮助。


我沿着已延伸至每一户门口的水泥山路,走进了背着山,也对着山,只有一排4户人家的“村庄”,时值中午,阳光也很温暖,家家敞开着大门,但仍然特别安静。只有一人在门口的自来水池旁洗山芋,看见了我,甩了甩手上的水,亲热地向我打着招呼。她是我帮扶对象的嫂子,我们显然已是熟人,这让我很是感动,有回到老家样的激动感觉。


我帮扶的人家危房改造快要完工,新安装的门、窗很明亮,只有一些后续的装潢细节需要完成。客厅里堆了不少的山芋,我知道这是山里人家秋天最丰收的成果。我的童年,一年的很长时间都靠它来裹腹充饥,甚至连过年唯一能拥有的零食,也离不开它。或许,现在山芋再也不是充饥的粮食,但这一堆山芋让我相信,我帮扶的对象,这一年不曾荒废过他的土地。


我在他的房子里转了一圈,没见着着他。于是,掏出手机拨打了他的电话。“真对不起,本来说好在家等你,但零时有人家要我的农用车帮拉点货,我不好推迟,你知道,山里人做事要守信用。”他在电话里话语很客气,也很热情。


我又问他,政策关怀的“光伏发电”项目是否落实了,他说已搞好了,开始运行了。我又说,天快冷了,抓紧时间把房子修好。他说“行,你放心。”听到电话那头轰轰地响着机械的轰鸣声,我很快挂断了通话,怕影响他的驾驶。那一刻我竟然十分的激动,好像刚才在叮嘱着我的弟弟或者一个最好的朋友。抬头望了望头顶上的太阳,感觉这里的阳光很暖和。


按照要求,要在这门前定位。可我的电信手机无论如何也连不上信号,可能是这里的山太高,电信的信号在这里不够强吧?我有些着急,但一会就释然了。对于一个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人,我深深知道,关爱其实是一份情、一份抚慰、一份激励、一份真心的对待,而非在乎一种形式。



太阳西斜时,我们几个一道来的同事,在分道的山弯里重聚。见面的一刹那,便又交流起自己的帮扶感概。我们深知,我们所帮扶的对象,都是些朴实、勤劳、节俭的农民。或许,确实因为这里太偏僻,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连绵的山脉,也只是生长蒿草之地,没有经济产物,自然生活难以为计。还有一份深深的故土难离的情怀,才让一些人难以觅到自己的爱,难以拥有一个有妻子、孩子的欢乐家庭。说着、说着,一份沉重凝聚心头。


一周未曾休息,一天的车马劳顿,很累。晚上早早躺倒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眠。起身,拉开窗帘,夜空明亮,一弯残月挂在空中,秋意正浓,时光静好。我相信这份正浓的秋色,会普照祖国每一片土地。


夜深人静,我敲打起电脑键盘,留下几行文字,留下这一日扶贫活动的日记,也留下自己那份感动和牵挂。

作者简介

王飞,女,太湖县人民医院职工,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散发于《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徽妇女》、《作家文荟》、《长河文艺》等报刊、杂志。

网址:www.thxyy.com

太湖县人民医院



微信号:ahthxyy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