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夜话|你才是你自己的“过来人”

01/

夭夭是我的高中学姐。


认识七八年,她一直在折腾,流浪,开店。在摩洛哥中过暑,在大堡礁晕过船,在巴西贫民区拍过纪录片。


这几年,环绕身边的那堆小伙们,纷纷恋爱结婚生娃。她却好像不会老,背上包就是全部家当。

“这就像是加减题,我没法样样兼顾,不如做减法,留下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决不凑合。”


那会儿我是她的迷妹,并不解其中深意。


只是眼冒星星地以为,她不把自己往流水线模子上套,不打鸡血也不灌鸡汤的样子,真的很美。


直到后来,我和身边人因为现实分隔两地,车站里眼泪撒了一地。忽地想起来,夭夭说过那些话。也是慢慢的,才清楚,选择这东西,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汲汲以求之物,有人俯身便拾,有人力争可得,有人无解亦无缘。笑和哭都由己造,拥有时珍惜,便胜过追逐之苦。


每段经历,都是美好。


02/



“你能告诉我,以后我适合做什么吗?考研还是去工作?”


“男朋友很爱我,但他家里条件不好,我们要在一起吗?”



时常会收到小伙伴的私信,问我该怎样从一段虐恋中走出来,如何做一次心仪的选择。我很少立即回复,而会隔一阵子,再询问。


一是觉得人越是迷茫时刻,越容易听信外人的指点,我没法贸然为你下判断;


二是彼此生活圈不重合,虽能感动,却无法身受。如果不顾实际地说这说那,其实是种不负责。

有时,我也会追问几句,“你自己想到,或做到哪一步了呢?”


往往这时候,对方会陷入长久沉默,或是匆忙转移话题。说实在的,这种迫切却盲从的心理,容易被人加以利用。


像朋友圈里,时不时刷屏的:《那些月薪50万的姑娘过着什么生活》、《我买了房,但我仍一无所有》、《他爱不爱你,就看这三点》…


某些所谓的 “人生建议”,不过是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字面游戏。


你别只想不做,光顾着陷于纠结情绪,从未深思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心事弯弯绕,没把别人绕进去,先把自己绕晕了。


03/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


很多次,我尝试着,回过头检视自己,发现所谓“折腾”的日子,都是在后知后觉中蝉蜕的。

世界那么大,拜访了一些去处,必然会错失另外一些。既然疏漏在所难免,不如尽量享受眼前美好,兵来将挡地应对烦心琐事。


就像在玩沙盘游戏,你有参考答案,却没标准答案。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体验。


事实上,你不必一头扎入拥堵的操场,鸣枪逼迫向前跑;不必刚毕业就急着赶往最紧俏的行业;更不必二十出头就被催相亲择一人终老。


只有你自己,处在真实的生活观和社交圈里,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要去追求什么。



二十岁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过来人。


多尝试,多体验,多试错,才是“解锁成熟期”的唯一密钥。


就算独自旅行很辛苦,生病没人陪很心酸,遇上渣男很倒霉,那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生活,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什么叫“丰沛”啊。




作者:小灯泡儿,微信公众号:大樱桃与小灯泡(iamcherry2016)|原标题:《二十岁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过来人”》 | 本文有删改|来源:半月谈|主编:孙爱东|版式:张初 | 编辑:张初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