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变“病人跑”为“专家跑”——瑞安医共体建设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服务

今年,瑞安市作为全省11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温州唯一试点,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变“病人跑”为“专家跑”,构建起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无缝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医共体建设让更多人就近就医

多年来,瑞安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一方面承接了省市5家三甲医院医学人才和资源下沉;另一方面,瑞安市级6家医院结对22家乡镇卫生院,开设专科门诊27个、联合病床251张,今年以来,下沉服务已达7498个工作日,为医共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瑞安医共体建设是原来正在做的‘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升级版,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医共体能充分发挥牵头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就近就医。再者,医共体内建立有转诊绿色通道,让群众便捷就医。其次,医共体成立后,牵头医院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加入到签约医生团队,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使群众获得全面服务。在医共体内还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实行“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能让群众节省医药费用。

11月26日,瑞安市人民医院和塘下人民医院以及塘下片区4家卫生院,瑞安市中医院和高楼镇卫生院两个医共体成员单位成功签约挂牌,标志着瑞安医共体建设正式实施运行。

投入6亿元改善基层就医环境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实现“双向转诊、基层首诊”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共体建设的重点任务。

医共体内建立统一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推广使用“门诊标准处方集”和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瑞安市人民医院将建立全市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紧紧围绕“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的目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内涵,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

目前,瑞安已制定《瑞安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用房建设计划》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更新添置计划》,计划投入5.7亿余元用于基层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投入3000万余元用于设备更新添置。到2020年,全市政府办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信息互联互通

变“群众跑”为“信息跑”

依托市域卫生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做到“病人未至,信息先行”。转诊的急危重症病人在救治途中,牵头医院就已掌握患者疾病和用药情况做好各项救治准备, 并开通绿色通道,实施紧急抢救;牵头医院转诊的康复期病人,成员单位也能够及时了解整个就诊过程和后续就诊方案,牵头医院安排原经治医生跟踪服务,保障患者治疗连续、不偏差。

在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建成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消毒供应、心电诊断、慢病诊疗等开启“共享”模式,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并可通过远程组织牵头医院专家提供会诊、指导。实现大型的医疗设备统一管理、使用,减少重复检查,让老百姓真正的实惠。

在医共体内实施“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医保总额预付方式,探索实施按病种支付和门诊按人头支付,在二甲以上医院普及DRGs应用管理。实行医保差别化支付。参保人员在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的,医疗保险按照就高的原则,只收取一个住院起付标准的费用,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科学引导居民合理有序就医。

人才队伍“以绩量才、激发活力”

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在医共体内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明确医务人员到医共体内下级医疗机构工作时间,计入职称晋升前服务基层工作时间。同时,在医共体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的,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实施薪酬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扩大卫生计生系统人事管理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市卫计局宣传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