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小儿咳嗽

点击"医药科普"关注我们



咳嗽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伴随的症状就是咳嗽

幼儿咳嗽时,会导致呼吸困难,饮食困难及睡眠,而家长乱用消炎药或止咳药,会加重咳嗽症状,且不利于疾病康复,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小儿咳嗽,了解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根治咳嗽


概  述


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现象,同时也预示着幼儿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提醒父母要注意身体健康状况。

幼儿咳嗽声音不同,也表明咳嗽病因不同,了解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治愈咳嗽


病  因


1、感染:咳嗽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咳嗽患者中,可存在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抗体,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会激发咳嗽

2、吸入物:吸入物会引起阵发性咳嗽。吸入物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特异性吸入物如尘螨、动物毛屑、花粉、真菌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二氧化硫、硫酸等;

3、气候:气候骤变时、气压、温度和空气中的离子会发生改变,从而诱发咳嗽

4、饮食:饮食与咳嗽也有关系。婴幼儿容易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咳嗽,这些食物包括虾蟹、鱼类、蛋类、牛奶等;

5、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紧张不安、烦躁发怒也会引起咳嗽,医学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不同咳嗽的临床表现特征


1、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为一声声的间断性咳嗽,咽喉瘙痒、且无痰;

2、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幼儿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并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痰由少到多;

3、咽喉炎症引起的咳嗽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

4、过敏咳嗽:幼儿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

5、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幼儿早期表现为轻度干咳,后转为湿性咳嗽,喉咙里有痰声或咳出黄色脓痰;


儿童咳嗽的治疗—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治疗引起咳嗽的基础病,根据发病原因对症治疗;

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咳嗽使病人精疲力尽或影响睡眠和休息),不应该抑制有痰的咳嗽

父母的期望得到关注或重视;


药物治疗


祛痰药物:

慢性咳嗽如伴有痰,应以祛痰为原则,不能单纯止咳,以免加重或导致气道堵塞,可以选用盐酸氨溴索,愈创木酚甘油醚,中药祛痰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等;

抗组胺药与减充血剂和镇咳祛痰复方:健儿婴童咳水、博士小儿止咳露、愈酚待因口服溶液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哮喘或过敏引起的咳嗽

抗菌药物:明确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咳嗽应用抗生素治疗;


平喘抗炎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如布地奈德、沙美特罗);

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用于支气管哮喘、痉挛;

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铵喷雾剂,用于慢阻肺疾病;

氨茶碱: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镇咳药物:

咳嗽尤其在未明确病因前不主张使用镇咳药,且该类药物的使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美国儿科学会警示,可待因禁用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异丙嗪副作用较大,禁用于2岁以下儿童,禁止作为镇咳药物;

小儿如频繁剧烈咳嗽可应用镇咳药(2岁以上):

常用有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多与祛痰药合用;复方甘草合剂;


非药物治疗

1、避免接触变应原、受凉、烟雾的环境;

2、鼻窦炎可进行鼻腔灌洗,减轻充血;

3、取半坐卧位,多饮水,吃清淡饮食;

4、呼吸道进入异物者取出异物;

5、药物引起咳嗽者需停药;

6、及时疫苗接种,预防呼吸道感染

7、少去公共场所


咳 嗽 护 理
 



幼儿咳嗽时,除对症治疗外,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1、冬天幼儿出现咳嗽时,外出戴口罩,以免吸入冷空气加重咳嗽

2、卧室清洁,幼儿被褥经常换洗,防止过敏物刺激咳嗽

3、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适宜,保护呼吸道黏膜;

4、咳嗽痰多时,应将头部抬高,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腹部对肺部的压力,可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5、幼儿咳嗽时不易洗澡,洗澡会加重血液循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


饮 食 护 理



风寒引起咳嗽: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食品,例如柑橘、大蒜水等;

上火内热咳嗽:应吃些清肺、降火食物,如梨水、白萝卜汤;

身体虚弱咳嗽:可吃一些健脾补肺、理气止咳、益肝肾食物,如枇杷、百合、大枣、蜂蜜、山药、银耳等。

咳嗽的幼儿不要食用寒凉食物,容易伤及脾胃!


当幼儿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须立即就医处理;

幼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胸部凹陷,可能是肺炎,需紧急送医治疗;


以上就是小儿咳嗽的小知识,咳嗽只是一种临床症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十分重要,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应对处理。如咳嗽时间超过3天,最好到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给幼儿用药需要遵从医嘱,切不可私自乱用药,以免对幼儿肝肾功能造成伤害!

医药科普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知识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