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泡脚水温多少度最好?中医教你冬天「藏」阳气


寒为冬季的主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呼呼刮来的北风不仅让人手脚冰凉,还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关节疼痛、胃凉体寒等症状。


除了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在养生方面还应注意哪些方面?

起居有常「藏」阳气

1

早睡晚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句话道出了冬季养生的要点。冬季应该以「闭藏」阳气为主。


其中重要的就是:早卧晚起,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另外,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尤其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


根据最新研究,并不提倡老年人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跑步。


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冬季「遛早」需要特别注意。


这点是有科学道理的,是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适宜的运动时机是在有阳光的时间,且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

保暖头足


冬季外出或坚持室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


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


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提示我们冬天注意头部保暖的重要性。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


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


当脚部受寒,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滞在脚踝附近,这样加重心脏的负担。



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关节炎、妇科宫寒病、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病邪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寒冷天气千万不能让腿脚受凉。


冬季,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务必由家人兑好水温,水温42℃左右最佳。


合理温补不盲目

1

饮食「补肾防寒」


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


民谚亦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说明冬季进补的重要性。


但在这个进补的时节,同时又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太过于燥热和油腻。


饮食结构依然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


过量进食热量较高的羊肉、牛肉等食物,往往会产生内热,体外寒冷,这样温差大很容易出现感冒反复。


这就是体内有热,容易招致外邪的道理,可称之为「吃出来的感冒



所以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天气除了严寒,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干燥,尤其北方供暖以后,因此要多饮汤汁,润燥生津。


2

适宜吃什么


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性偏温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等。


这个季节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进补食物可选择山药、莲子、枸杞等。


但体质偏热、偏实及容易上火者,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


常饮梨水可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


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3

不宜吃什么


少食性寒凉的中药,如金银花、薄荷、西洋参(性凉)等,以免伤脾胃阳气。


切忌各种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忌各种寒凉食物,如绿豆、柿子等。


在此提醒大家,适宜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吃、顿顿吃,不适宜的食物也并非一点儿也不吃,要掌握「适度」。


调畅情志慎忧怒


中医认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与冬令之气相应。大寒之时,应调肾固本,以保精养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心神安静,愉悦自如。



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少言懒动。


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以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


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


养生要顺应冬季「藏」,意思也就是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适度运动要适时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应适量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


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中医理疗要熟悉


中医外治法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通过艾灸、手指点穴、三九贴敷等方法来调养因寒冷带来的身体不适。


比如我们常用的足三里,有「长寿穴」之称,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功效,此穴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


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可消除疲劳。



分享给小伙伴,大家一起养生

医药科普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