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早晨醒来或情绪激动、着急之后,便觉得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或听力下降了,耳朵里胀满感、阻塞感,好像是堵了东西一样,有的人随之伴有耳鸣、头晕或眩晕。这种现象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异,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工作学习压力较大的中青年人患病的数量明显增加。有的人觉得是因为着急、上火、劳累,吃点去“火”的药就可以了,没有引起重视,因而错失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永久性听力障碍。
以上现象医学上称为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它是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也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少数病人可在三天内,下降至最低点,即耳聋达到高峰。可伴有耳鸣及眩晕。此病常常是单耳发病,亦偶见双耳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后大多能准确地说出发病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多数病人发生在感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之后。确定诊断还需及时到医院耳科检查,经纯音听阈测听确诊。
一般三天内
听力会下降到最低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即墨区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王涛主任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引起的听力明显下降。
这个病是怎么产生的呢?通俗地讲,就是耳神经出了问题。原因不明,但根据临床经验,有几种因素比较常见:一是病毒感染,比如患病前有过感冒、病毒性神经炎、脑膜炎、耳蜗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史,诊断时会优先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二是营养耳神经的血管出现阻塞,这类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另外,耳毒性药物中毒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诱发突发性耳聋。
王涛说,突发性耳聋患者首先会表现出单侧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程度随时间发展会越来越严重,一般三天之内听力会下降到最低;轻者听力模糊,部分患者伴有高音耳鸣症状,重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甚至听力完全丧失。
突发性耳聋是急症
一周之内必须尽快治疗
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必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王涛介绍说,突发性耳聋治疗起来并不难,难在很多人对这个病不重视。特别是患病初期,听力损失不明显,很多人不会考虑马上就医,反而会想是不是上火了,或者是最近压力太大,休息休息就好了;然后一拖就是两三天,最后发现不是那回事,才赶紧去医院治疗,殊不知这已耽误了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必须要及时,不能拖,病程一周以内的患者治疗起来,效果会比较好;如果超过一周,效果会差很多。病程超过一个月,治疗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同时,王主任也指出,所谓“效果好”也是因人而异,到底效果怎样,第一个疗程就见分晓了。如果第一个疗程治疗效果不错,基本上预后情况就定性了,第二个疗程不会有明显效果,是否要继续治疗要看患者个人意愿;如果第一个疗程效果不好,那么再继续治疗也没有太大意义。
他提醒,发觉自己耳朵出现听力障碍,最好立刻就医,如果是突发性耳聋,很容易确诊。一旦确诊,24小时之内给予药物治疗,效果最好,如果是重度耳聋或是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4—6小时之内就要用上药。
反复耳聋很可能是梅尼埃病
说起突发性耳聋,就不得不说说梅尼埃病了。因为这两种病在症状上有很多交叉,普通人很难分辨。
王涛介绍说,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耳聋都可能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它的主要症状是眩晕,这种眩晕通常是一过性的,缓解后,听力就恢复正常了。而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并且是持续性的下降,部分患者会伴有眩晕、耳鸣的症状。
年轻人“突聋”增多
多是因为“太作”
90后的小张是一名IT职员,酷爱音乐。平时上下班喜欢戴着耳机高音量听歌,加之年轻人聚餐,经常去KTV、酒吧狂欢。时间一久,小张的耳朵吃不消了。上周,正听着歌,小张突然觉得耳机声音变模糊了,耳机坏了?取下来查看,才发觉路边的车流声也是朦胧的。小张拖了两天,发现仍无好转,这才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小张做了电测听和声阻抗检查后,确诊小张患的是突发性耳聋,好在发现得早,开了药,吃上两周,小张的耳聋就痊愈了。
“在以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群体多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突发性耳聋已经慢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病。”王涛说。
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噪声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滥用耳毒性药物等是导致突发性耳聋患者年轻化且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小张长期暴露在高音环境中,对听力的损伤非常大。
左耳突聋以为是上火
原来是糖尿病惹的祸
63岁的刘大爷患糖尿病7年了,前些日子在公园晨跑,突然感觉左耳不舒服,听声音混混沌沌的,还耳鸣。刘大爷以为是上火所致,休息休息就好了。可休息了两天,刘大爷左耳依然耳鸣,连儿子大声喊他都听不太清了。刘大爷赶忙到附近的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刘大爷患的是突发性耳聋,左耳听力已经损失大半,需要住院治疗。
很多老年人都有耳聋的毛病,大多数是因为年纪大了,血管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这种耳聋通常发展得比较缓慢。像刘大爷这种情况,属于糖尿病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糖尿病可以导致周身血管病变,如果这些血管病变发生在耳部,就会造成营养神经的小血管出现管腔狭窄和闭塞,进而损伤听力神经,导致突发性耳聋。
另外,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听力恢复;不良的习惯可以使听力进一步恶化。病人应该知道避免接触噪声、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开阔的心胸、患感冒及时治疗、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耳部外伤和感染等。有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高血压要及时服用降压药物,还要戒烟和改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应定期复查听力,了解听力是否有提高,有时候轻度的听力提高是不为患者所觉察的。突聋患者听力的改善是缓慢的,并不像突聋那样是突然发生的。
心理咨询不容忽视,心理咨询应该在突聋诊断的同时进行。突聋患者多处于焦虑状态,性格变得孤僻。发生突聋时他们常想到的是:我的身体状况又变坏了,不会是老了、不中用了吧?好耳朵是否也要受到影响?这些消极心理不利于听力恢复。医生应该给患者提供实际病情。过了3个月听力仍没有恢复的突聋患者也不要失去信心,虽然药物治疗失败,但听力的部分恢复仍有可能。即使听力已无法恢复,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以防耳聋进一步加重。
合理选配助听器。单耳听力下降也要选配助听器,很多患者对助听器有抵触情绪,除了经济情况,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当单侧听力损失,听力正常耳或听力较好耳暴露于噪声环境时,交流能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一旦患者的听力状况稳定下来,还是要考虑配戴助听器。助听器选配并非越贵越好,要因人而异,兼顾维修方便、配戴舒适的原则。例如很小的耳道内助听器,并不适合于活动不方便、听力较差的老年人。
最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预防突聋的发生,做到:
1、预防耳部外伤和感染;
2、尽量不要用耳毒性药物;
3、防止感冒和疲劳过度;
4、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5、避免噪音和爆震;
6、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