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三七的功效、生熟区别、用法、适用人群、保存期限、存放方法都是什么?

前言

三七作为一剂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受益,今天整理了大家想了解三七时咨询最多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大家最想了解的三七知识和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七粉的功效有哪些?


第一、三七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脂、血糖和胆固醇的含量,它可以软化血管,疏通和扩张血管,有效的分解和抑制血管中的细小血栓,对高血脂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


第二、三七粉中的三七多糖等可以修复人体中的受损细胞,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有的延缓衰老,美白养颜的功效。


第三、三七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和破坏人体中的癌细胞生长,经常冲服三七粉可以有效的预防癌症,对早期癌症也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第四、三七粉中含有丰富的三七皂甙以及黄酮类,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人体的造血功能,具有显著的止血功能,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第五、三七粉可以促进人体的微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减轻肝脏的负担 ,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三七粉生吃和熟吃有什么区别?


三七粉具有生吃和熟吃之分,三七粉是精选不同等级的三七头打磨而成的粉,内含有二十一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质等生吃三七粉和熟吃三七粉的区别在于在使用过程,其使用方法决定,市场上的三七粉都是生三七粉。


三七粉在使用时具有生熟之分,在使用的过程中请仔细分辨,三七粉是取精选三七碾制而成细粉,内含有二十一种皂甙活性物质,十七种氨基酸,十一种微量元素,三种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质等。


三七粉的性能:甘、微苦、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1

生吃三七粉主治:

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生用法:口服,每次1.0-1.5克,外用适量敷患处。忌:孕妇忌服。


2

熟吃三七粉主治:

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三七粉的吃法


1

治疗高血脂


三七粉,每日服 3 次,每日服 0.6 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1至2个月为1疗 程。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 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2

治疗胃出血


三七粉,每日服3次,每次数1.5 克,用温开水冲服。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血


3

治疗心绞痛


三七粉,每日 2 次,每次 6 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经此法治疗的有的原长期服 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后即可停服;有的合并高血压者,服后血压缓缓下降,此法服用时间为15至30天。



三七粉和药有什么区别?


三七具有活血以及养血的作用,并且能够双向调节。而三七粉长期服用则是能够软化血管,有效的促进身体中血液运行更加顺畅,同时对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三七粉服用之后能够活血养颜,可以直接服用,而三七药更多的是作为主要原料来进行提取,最后在产品中起到调血养颜的作用。


三七粉能够长期服用,但是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想要获得最好的保健身体的作用,建议可以长期服用三七粉,但是选择熟吃的方法时一定要有一定的间隔期,例如十天左右吃一次等,千万不能够过于频繁的服用。


三七粉的适用人群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病


3、各类血证患者(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


4、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


5、妇女经期及产后


6、美容、护肤、抗衰老


7、前列腺、阳痿早泄


8、贫血人群


什么人不适合吃三七粉?


1、内体虚热人群不宜吃三七粉


2、正常经期不宜吃三七粉


3、孕妇怀孕期间也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孕妇怀孕期间也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这是基于孕期谨慎用药的原则,以免误伤胎儿。


4、元气大伤,阴阳损竭的病症。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力强,所以血虚无瘀者忌服用,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三七粉有副作用吗?


所谓三七粉的副作用就是指服用三七粉过程中的一些禁忌,避免三七粉的副作用首先就是服用适量,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


三七的保质期是多长?


保存正常,没有着潮或回潮,的三七粉3年内药效不会流失。值得注意的是、粉类开封后越快使用、越好。毕竟随着药味的挥发、药效也会有所变化。根据经验,开封后5个月使用完,并且平时用时注意三七粉的密封。


三七可以放冰箱吗?


没有开封过、或是密封的三七粉可以放入冰箱,一般只要没变质(霉变、走油)都能吃,也就是其本身颜色气味都基本没有改变,当然,能尽快吃掉是最好,时间长了其有效成分易损耗,不吃的话,保存也很重要,建议放冰箱冷冻层。


发霉的三七粉还可以用吗?


发霉的三七粉特征为:表层有细毛,建议不要使用。


来源:中药材百科

医药科普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