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上初中的一些家长说,我们孩子小学很乖,怎么到了初中就不听话了,你越是让他干什么,他越是不干。有时气的打他,可是 ,孩子比家长都高了,你打他,他也还手,看到他由一只小绵羊变成难以驯服的小野马,家长心里很难过,想不出妙策,经常气的流眼泪。
的确,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你会发现他的情绪会出现变化:不安、暴躁、逆反……最让家长纠结的是会因为一点小事与父母争吵不休;家长总会用“作对“来形容孩子,这种与父母作对的现象,在有些孩子身上表现明显,有的孩子身上表现轻微,心理学家一般把这段持续两三年的时期称为“反抗期”或“逆反期”。
如何帮助初中的孩子和家长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除了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外,还要注意家长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方面父母应注意什么呢?经常听到孩子跟父母说,“我长大了,你们别管我的事了”、“我自己能行 ”等等话语。作为家长,父母总会对孩子说:“等你80岁了,你也是我孩子。”交流由此进行不下去了。
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家长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要学会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该理解孩子,正视孩子的自我意识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
二、家长要尊重孩子,要用爱去教育,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三、在沟通时,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你要放下手里的工作,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玩手机,不要疲于应付。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很重要。如果你正在做一件很急的事,那就不妨和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谅解。处理完毕后,在与孩子交流沟通。
四、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如果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也要耐心听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教育孩子,先要教育你自己。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辞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就要做出示范,不要让孩子常玩手机,自己却机不离手,甚至去厕所都要刷个朋友圈。
2
不要对孩子做的每件事情都指手画脚,对需要干预的事情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激烈的方式。
3
尊重孩子隐私,不偷看手机微信、QQ聊天记录,不偷看日记,保持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融洽相处。
4
父母在孩子问题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要冷静,避免做出过分的反应,在这个时期即使是一次偶然的过激行为,也容易产生隔阂。
作为青少年也要对自己的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有所认识,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家长也要从心理和行动上采取积极的态度,做到亦师、亦友、亦父母。
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李海英供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