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写给医药人 | 一个屌丝失败者A和一个时代弄潮儿B的人生



李卫民老师:思享广告总经理、创始人

20多年市场运作和广告策划的经历。8年甲方(中美史克、诺华)企业市场部经历,7年4A广告乙方(盛世长城广告/精信) 的历练, 以及6年医学互联网研究与实践经历, 是广告圈中的市场人,市场圈中的广告人。

精深营销策略与广告媒体策略的配合,对于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创造了诸多利用新媒体成功上市的案例,如百洋迪巧、达因药业伊可新、汇仁药业、颈复康药业等。


“谨以此文献给比我年轻一些的同行,希望他们有更多的B而更少的A的历程。”


一个屌丝失败者A的经历

 

60后的A生在偏远的山区,小学时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初高中时代赶上四人帮的时候,高一过完还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高考前一年半数学还经常考10分以内(百分制)。A后来上了大学,5年苦学考上了研究生,又因为被录取学校发错了了通知书而被迫从医疗心血管专业的研究生改专业到卫生系的劳动卫生职业病,方向也是很边缘的空气负离子,三年研究生上完,所做的课题还是个阴性结果(即想证明空气负离子对某个疾病治疗有效,但结果是无效),毕业后工作四年,虽然那个年代研究生人才奇缺,但根本看不出领导有任何培养和提拔自己当接班人的意思。A在1988年结婚成家,1991年添女,夫妻俩加起来每月200多元的收入。洗衣机和照相机买不起,要啃老靠父母支持。原本的出国梦又因89年64时罢教的事而彻底破灭。绝望之下,A辞掉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兼大学老师的职务去合资药厂做了销售员。


在合资企业做销售的A依然没有忘掉圆出国的梦,一等到总部有机会就去了总部医药部产品经理(听说在总部可以出国参加学术会),但实际工作起来以后才发现市场部的产品经理在企业内因为拿着推广预算,岗位更重要,也更受人尊重。可是,即使当他的搭档跳槽离开,他明确表达希望能接下市场部产品经理的岗位时,但领导还是选择了另外一个从销售部来的同事做了这个产品经理岗位。心灰意冷的他后来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沿海一个大药业,人在合资企业呆久了(其实不过三年),不适应国内企业的灵活营销战法,做贸易出身的老板看不上他,总想把他开掉。还好A的直接老板惜才,想方设法保护A,让A去一个省级办事处去开拓市场,说来合资企业也害人,A虽然在合资企业接受过非常好的医院代表的培训,但对医药商业一窍不通,在这个省省会呆了3~4个月,一个商业没开,一分钱销售没有,还花了企业上万的住宿和差旅费,A的直属领导赶快把A调回总部,说服老板把A出差的费用核销了,让A干一些擅长的,替销售代表去医院讲课、做推广资料以及内部训的事。


眼见着大老板的不满,A的同事好朋友赶快把A介绍到了一个北京小老板开的广告公司,那个时候(1994年),广告公司除了一些策划工作外,还要特别熟悉出报纸广告版位的菲林片,要知道各种纸的分类,以便能给客户做推广资料的印刷,这些对于别人很容易的事情对于A来说感到掌握起来很难,顿时A 又意识到自己其实也不是做广告的料(当年印刷方面的利润可能占中小广告公司利润一半以上,不懂纸质鉴别和使用相当于不会做业务),不用说,这个不足半年的广告公司试水生涯对于A而言很快就无疾而终了,因为A的那个好朋友迅速把A捞出来介绍到A熟悉的环境~ 一家瑞士的合资大药厂做OTC市场部经理,到了这个合资大药厂后一切还算顺利,只是这个大药厂主要业务来自处方药OTC业务不足20%,所以,在两年后和另外一家瑞士大药厂合并时OTC事业部裁员,A是那个被裁掉的人而且应该是唯一的一个,说来也是够倒霉的,但为什么被裁的是A,A至今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好在有诸多营销推广技能在身,在这短暂(不超过半年,具体也记不清了)的空闲期间,A帮自己当年第一家下海的一个做广告咨询公司的师兄给一些国内药企做项目和培训,很快,一个接受A培训的河北廊坊保健品公司因为要大发展急需营销操盘手希望A加盟,瞌睡遇上枕头,当然一拍即和。在一年半的保健品钙产品营销中,营业结果不理想,做石油管道生意的集团公司不理解,整个领导班子被迫辞职,A当时是第三号领导,也跟着下课了。离开合资企业后A才逐渐感觉到企业平台的重要和个人的渺小。短暂停下来不久,A看到一个合资广告公司打广告(江湖上人称4A的广告公司)招聘一个负责服务一个著OTC药企的客户总监,A去应聘,一拍即合,上岗就位。这家著名的4A公司当时的一线高管都是欧美和港台新马印的人,那个时候,国内合格的广告公司人才稀缺,能挑头做业务的更更是基本空白。又一次,因为转型(甲方到乙方),A非常不适应,有个别浅薄的外籍假洋鬼子也欺负A是新人,公然会恶语相向,甚至说要跟A打架(虚张声势而已)。那一段时间,对于A来说真的是很灰暗的日子,严重时A甚至选择了用抗抑郁药,但因为发现有副作用而迅速停用,当然因为A具备了很多外籍广告公司人员所不具备的技能如广告文案报批的沟通、 广告与甲方销售配合策略等,还是很快站稳了脚跟。


两年多以后跳槽去了另外一家类似的合资广告公司做合伙人,2003年A离开了合资广告公司,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开了自己的营销顾问公司,印象中5年的营销顾问公司开的不咸不淡,每年营收300万到500万,但除去税收人工费用,能落到自己手里的不过40~60万而已,其实这个收入还不如打工赚的多(A1998年在合资广告公司打工税后也有40万以上的收入了)。又一次女儿的事情改变了A的人生发展路径,2008年,A的女儿高中毕业要出国留学了,好像每年花费4万美金(记忆中人民币大约需要30万的样子),这样大家都看出来了,做自己的咨询公司这样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无法继续下去了。说来也巧,刚好一个A多年熟悉的国内广告公司老总要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需要高管,A又放下小老板的身份去公司打工,后来,在2009年A在做传统广告业务的时候接触到了互联网,2012年又去折腾开了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后来就没有后来了…这个期间,A的同龄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命运变化呢?A村里的小伙伴后来赶上了铁矿金矿开采,板栗大卖,很多人在某些年比A这个上大学的人强的多,当然,矿石行情下降后这些财富来源就持续不了了。

 

A的大学同学们大部分在河北省各大、中医院做主任和院长,工作很累,但都很受人尊敬。A的研究生同学们百分之八十出了国,出国的同学百分之八十又去了美国,许多人又考了美国医生证书当了美国医生,收入可想而知了。做科研的同学们也有当美国大学终生教授的和拿国内科技大奖的,还有两个同学在冲击院士。A当年下海的同事们由于受到了很好的职业训练,大部分都当了白领,创业的是少数。A继续在玩命工作,每年出差飞行100天以上(不出差怕没新生意来源,怕自己的40个员工失业),因为钱赚的不多,还不敢买头等舱,继续着他的屌丝创业生活…

 



   一个时代弄潮儿B的精彩人生

 

B和本文上半部分的A背景是一样的,文革发生前两年出生在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一个30多户人口不足180人叫红门店的农村自然村,因为全村适龄儿童不多,担心下一年可能不会招生,爸妈就让6岁的B上了小学,小学五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教,在一个教室内上课,你可以五年级回炉听一年级的课,也可以一年级听五年级的课。那个年代食物等基本物质缺乏,B是10岁以后才吃到白面和花生米的,大约12岁才有第一张照片(后来还丢了,目前最早的照片是14岁的)。虽然因为食物缺乏而营养不不良,但因为体力活多,身上还是有用不完的干吧劲的。那个时候,孩子们盛行的是上山采蘑菇、刨药材、拾柴火、采猪草,闲来跳大眼井(农村方田旁边的大口径水井,用于抽水灌溉农田用)、扇纸牌、摔跤、爬树、捉蛇、捅 马蜂窝也是常干的事。概括说来,那个年代跟美国差不多,纯(体力)素质教育,不怎么学书本知识。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了8年,到了1977年底恢复高考,B在一个公社中学也高一上完了(现在这个高中地址还在,已经改为幼儿园),属于优秀生,就是县文教局下来联查时老师悄悄内定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但那个时候,因为普遍没学什么,其实高一上完了一元一次方程式是不会写也不会解的。


按预定时间表,B在79年夏天也要参加高考了,时间还有一年半,B考到了一个镇国办中学(当时当地最好的是县中)。从数轴正负数补课起,用一年半时间突击了初中和高中所有的课程再加上复习。79年高考时因为B年龄很小,不懂得什么叫紧张,高考时感觉跟平时考试差不多,轻轻松松考下来居然得到了全县理科第 一名。那一年河北重点大学分数线是300分,B考了315,据说可以被厦门大学录取,但那个年代农村人根本没有那个勇气和见识(当年河北省考生大学录取比例33:1,能考上就已经烧高香了)。B自己报了河北大学的汽车制造, 长春邮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等,爸爸背着他到县文教局给他把志愿改为河北医学院,那个年代,父母都希望孩子们学医,B反抗了吗?没有!那个时候孩子们没有自己想法,老师和父母安排了什么就干什么。


5年的苦读,毕业时国家已经恢复研究生考试好几年了,B就跟几个爱学习的小伙伴相约一起考研究生。平时的苦读又发挥了作用。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心 血管杨鼎颐(杨教授招2人,6人过分数线)的研究生。因为西安医科大学把研究生复试通知书发到了河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而B在第三附属医院实习,等B拿到复试通知书时得知西安医科大学的复试已经结束了,杨鼎颐的心血管研究生也已经确定录取了两个考生。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984年研究生英语试卷太难了,能过40分基准分数线的人不到50人,而西安医科大学当年有研究生名额60多个,所以校方告诉B,依然欢迎你来复试,只是需要调配专业。研究生处老师问B,卫生系李安伯教授需要一个医疗系的考生,你是否愿意考虑。答:愿意。赶快利用2~3天时间快速通读卫生系的书准备复试,复试难度不大,顺利的过了,B开始了卫生系的研究生课程学习,重头专业课除了本专业劳动卫生职业病外,就是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而这两门课恰恰是后来风行医学界的循证医学和互联网+常提及的大数据的最底层知识。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然,当年的B是不能预知未来世界发展的,他只是发挥学霸一贯的作风,把该学的都学的很好而已。虽然原定的课题是阴性结果,即本次课题临床试验的结论为空气负离子对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没有明显提升疗效。这在当时是很可怕的事情,有的导师会给学生穿小鞋,让他通不过答辩,当然也拿不到学位。但有幸的是他的导师李安伯 非常淡定的告诉B,阴性结果也是科学结果,只要你的方法论和实验过程控制的好就可以了。主课题虽然是阴性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B又研究了几个关联问题,比如他发现,血液里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受环境温度影响,具体表现为高温作业者白细胞总数低,低温环境下,白细胞总数偏高。B还利用他在做课题时的实习点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联合导师张基美老师他们全科十几年的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用当时最先进的统计方法COX模型来统计,发现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案者终点事件(临床痊愈)的比例远高于单用西药或者中药组。这个方法在30年后的今天也是全球一流学者用于真实世界研究的主力工具模型之一。好像还有其他两个小课题。反正是本来做一个课题即可,但B做了五个研究,虽然主课题是阴性结果,但周边的研究水平也很好,所以,非常顺利的通过答辩并拿到了硕士学位。


B在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西安医科大学卫生系劳动卫生教研室任教,同时还作为卫生系派出的人员在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20病区当医生, 生活工作平安无事,但一贯爱研究的他又利用普通带地县防疫站成年进修生进工厂实践的机会,打起了用可穿戴设备(当时还没这个词)修改国家标准劳动分级的主意。那个时代,工人的工种按技术等级拿不同的工资,同时有国家标准对劳动强度做分级,已决定工人的劳动时间与补贴等。记得当时的国家标准是中国预防医学院一个于姓知名专家牵头起草制定的,采用的定量方法是让工人戴一个防毒面具一样的呼吸测量仪,在夏天或者高温环境下戴一到两个小时,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方法有多么的反人类。B想利用心率来代替呼吸来进行劳动强度分级,想找到一个类似戒指大小的指环,拿指环来测定工人劳动前后的心率变化来进行劳动分级测评。这个事情如果在2015年以后来做就好了,但因为这是30年前,想法太超前了,没有任何供应商(那个年月这个词和产业链也都没有)来做这个可佩戴硬件,没办法,只好用人工秒表计时,虽然耗费监测人工,但结果证明可以替代呼吸测量法,这是B研究生刚毕业一年的事,身份还是助教(通常两年后升讲师),数据积累重复量还少的时候是不能挑战全国顶级专家的。后来因为8964的事情,被迫下乡到安康支教,又因为档案里有这个不良记录,一直梦想出国的事就彻底泡汤了。科研也被迫中断了。下乡支教回来,B又钻进神经行为学这个劳动卫生的前沿领域研究,那个时候流行的是人体功效学和智能仿生学。为了研究疲劳和职业环境毒物对注意力和行为的影响,这样可以降低劳动时的工伤意外事故率。


B去南京铁道医学院去学习神经行为和心理学学习班。记得当时正在流行计算机算命,美其名曰职业预测,当时学习的是卡特儿16人格因素测定。学习结束时,老师给了每个学员一个自测的机会。B也做了,其他结论记不得了,但有两个结果让B非常震撼和佩服,这个人格测试软件说B有恋母癖,第二是说B的个性适合做销售工作。B联想自己的个人感受也认为自己有恋母癖,6岁了还在吃奶,妈妈不忍心在奶头上放辣椒(农村妇女让孩子不再纠缠吃奶的绝招),就把B送去上小学了,有老师看着,就不能动不动回家吃奶了。此时正是B人生最迷茫的时候,考博士生?因为要去外校,西安医科大学可能不同意,出国门都没有,这个测试结果对于B来说犹如迷航的船只看到了灯塔。让他自己也坚信自己可以做营销。于是B开始收集各种做营销的广告信息。大约半年后机会来了,中美史克要在西安建办事处招三个医药代表。B就去报名参加考试和面试,虽然考试成绩没公布,但估计笔试和英文应该是第一,但面试一般,当时的竞争对手很强。当时第一批录取的三个人是已经当了7年医生,风度翩翩的任积页,西安医科大学团委书记王淼,还有一个职工医院的院长王先生。B综合排名第四,刚好名落孙山。B心里非常不服气,还给当时中美史克招聘总负责和销售一把手张金锁先生写了一封信,大体意思是我认为自己足够优秀,早已做好了下海的准备,如果你们不招我,我也一定会到其他合资大药厂,届时销售战场上见。当时的B天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道收到此信的张金锁先生怎么想。反正,B觉得自己对的事情就会去做,也没什么顾忌的。没想到一个月后,事情发生了反转,中美史克人事部通知B说,因为那个当院长的王先生舍不得既得利益和岗位决定退出了,B自然顺序替补加盟了中美史克。


进入史克后在西安办事处工作一年,史克要在中国上市百多邦,希望在销售一线选拔品牌经理,与B同期来自武汉的刘洋去了市场部,B去了医学部,头衔都是产品经理,共同搭档做百多邦上市准备工作。因为这期间总经理是老美,市场总监是老英, 一句中文也不懂,所以,活生生把B的英文口语给练出来了。那时收获最大的是跟奥美广告合作,从头做消费者研究、 广告创意、消费者科普教育等,当时奥美北京的总经理陈碧富(来自台湾)亲自服务中美史克这个组,胖子碧富开心、乐观、善于分享,给产品组带来很多品牌启蒙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老英市场总监PaulMatin也是专家,所以还是学了很多东西,百多邦初步上市成功之后,为了乘胜追击,B 又开始研究百多邦上市后临床再观察,又PMS Postmarketing Survilence。反复跟英国总部沟通,英国总部不肯认可PMS,他们管这事叫种子实验Seeding trail,管他叫什么,B要把自己熟悉的用于临床新药报用的20多页的病例观察表缩减为普通销售医院代表可以跟医生沟通的观察表,记得B在医药部同事计算机高手王科协助下改了不下一百遍,愣是缩成了正反面一张A4纸上。拿26年后的今天来看,B做的还是更像真实世界研究,所有的事情做完之后,总部给了最终的回馈,这事不能做,因为有不确定的风险。其实,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合规这个词,但其实英国总部担心的恰恰是不合规。 白干了几个月,这事就这样打水漂了。但B没什么抱怨,因为觉得自己在独自构思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收获是巨大的。后来的B做营销顾问和医药垂直的广告公司时,这些基本功经常为他带来客户由衷的赞赏和佩服。所以,一切努力都不是白费的。


B后来也赶时髦在三年后离开了中美史克,跟几个朋友去了改革开放的大前沿珠海丽珠药业,去的时候豪情万丈,把所有的个人家当装到了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决心扎根沿海干一番事业。一年后当他被迫离开珠海时面对那个大箱子,自嘲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一厢情愿。丽珠药业的经历虽然不顺,但B得到了他的直属上级杨爱生先生很多的言传身教,也得到了好朋友辛冬生的很多帮助,还结识了后来的事业合伙人付钢。所以,虽然大老板看不上,但收获远远大于磨难。况且,现在回想起来,B也不怨大老板,只能怪自己知识面太窄,只懂医院学术推广,对商业一窍不通,也不懂得去请教其他人,白耽误自己认领的河北市场三个月的开拓时间,一分钱药物也没卖出。说来也是够汗颜的。如大家所料,后来辗转一个小广告公司后又加盟了相对熟悉的合资药企汽巴嘉基(诺华的前身)。再后来离开诺华到国内国内石油管道局下属的龙昌药业做营销总监,从市场部经理一下子去做营销总监,对B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历练,他开始从头请教发票的设计、物流的管理、财务营销仓储的对接、人员的分级定岗定薪、全盘的指标核算和奖励体系,虽然一年后因为业绩不好领导班子集体辞职,但此时B是操过营销大盘的人了,所有的体系和广告配合,促销活动设计都自主设计并实施了一遍,后来再做营销咨询时,也有了跟所有的客户大老板平等对话的基本功。


再后来1998年到2003年在4A公司盛世长城广告和精信广告,服务西安杨森三年,说是服务客户,但从客户OTC市场大总监(后来的副总裁)冯洁莲女士那里学到的更多。冯女士早年职场源自宝洁公司,重视消费者研究,强调一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些基本原则到现在早已是OTC市场品牌人员的共识,但1998年时还不是。那个时候,西安杨森还在纠结达克宁霜和复方达克宁(后来改名为派瑞松)到底如何区隔,老百姓还在纳闷同样 风格的包装,为什么治脚气的药怎么能用到女性隐私之处治疗阴道炎(加上郁金香标识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诸此等等。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极大的提升了B的品牌管理的内功。离开合资广告公司后,2003年B跟几个好朋友开了营销顾问公司知本加乘公司,那个时候B39岁了,也成了挑头大哥了。


1991年到2003年,12年的功夫B已经跳了8次槽了,这样好吗?让我们用数字说话吧。B1991年下海时在西安医科大学工资每月114元,没有奖金和补贴,所以,当他的女儿出生时他都养不了女儿,去史克后工资400元每月,到总部后工资变为600元,后来又提为1100元,加上奖金应该有1500元每月,是下海前的十多倍。在丽珠药业 一年基本工资2400元每月,奖金大大的,平均下来收入每月一万元,离开丽珠去小广告公司, 月薪一万,离开霍克广告加盟汽巴嘉基时工资变为15000元后来又提到了18000元每月,1997年初到国内公司龙昌药业工资4500元每月,但总计收入保证税后20000元,1998年年中加盟盛世 长城广告公司时工资税前4万每月,税后32000元。到精信广告G3后是合伙人身份,上交30%品牌授权比例后,自己和助手就可以分了,估计那个时候收入每月可以在5~10万之间,在知本加乘当小老板时挣的不多,再次放下老板身份到昌荣广告打工时税前15万,税后10万,加上期权和奖金,大约年收入200万。记得B在98年左右又遇到了中美史克医药部更资深一点的同事,说经过多次小幅度涨薪,她的月收入已经达到8000每月了。


晒这些细账,不是证明B有多能干,而是想说,在国家大发展的大境遇下,敢于闯荡比安于某一个稳定的所谓好公司收益要大。当然,比起同时代的精英,B也和他的中美史克、西安杨森、辉瑞等同代人一样,因为受到了太多的单项打工技能训练,又安于在总部高大上的白领感觉,错过了当大包商然后反向收购上游药厂的历史机遇。所以,普遍的结局是在总部的白领们只能继续打工一辈子或者干点自我雇佣的培训公司、咨询公司等。而当年苦哈哈的小屌丝销售代表们却因为接地气,掌握一手客户资源,悄悄代理多家品种,做大了就反向收购药厂当了大老板。这些老板来自一流合资企业的不会超过5%,他们恰恰来自深圳健安、丽珠制药这些二流公司甚至是渭南海姆普德那样的四五流公司。世事造化,令人唏嘘。

 

B在2008年加盟昌荣广告,2009年接触互联网营销,2010年通讯带宽问题解决了,视频爆发,B和信任自己的客户百洋迪巧,达因伊可新、颈复康药业等品牌主利用互联网视频红利(每个长视频内容前往往只有一个前贴片) 用竞争对手不到10%的广告预算,彻底颠覆了品类竞争格局,当然,为了让更多的医药大健康企业能转型互联网+,B发挥自己多年当培训师的特长,到处办沙龙论坛和高峰会(2012年到2017年底这六年间,B的广告公司独自或者联合主办了上百场医药互联网的沙龙、论坛和峰会),最近一两年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了,B又跟信任他的客户朋友们开始了新的一轮产业转型实践,研究并实践大网综栏目品牌植入,信息流内容生成与分发,移动医疗平台的研究及药厂对接,大数据医药标签和数据关联分析,现在每年空中飞行上百次,他也50又4了,但因为干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按照搞科学研究思路来做生意,有人拿了他的分享思路去找自己的供应商来实现,B也不介意,因为喜欢他的客户足够多了,大家喜欢跟他交流所有互联网在医药行业的具体应用。很多人叫他李老师,把他当行业大咖,B情商不高,分辨不清这些表扬到底是否对,都很开心的接受了,每天继续傻乎乎乐哈哈的去学习去分享去提案。B说他很享受这种弄潮儿的感觉,他准备干到80岁,80岁以后从一线退下来后B还想做医药新媒体新零售新经济方面的猎头或者做体育(体育是B的最大业余爱好)经济人,如果没人请他做经济人,他就准备培养儿子和女儿,然后做他们的经济人。

 

文章写到这里,相信睿智的你其实早已经看出来,A和B其实就是一个人~你熟悉的朋友,人称李老师的李卫民(思享广告的总经理和创始人)。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老天不会无条件的眷顾任何一个人,你看到一个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不知有多少心酸和无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奇葩的一面(成功或者失败),只看磨难的种种场景,你会想到跳楼自杀,只看光鲜的一面,会误导后来者。但是,只要你在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岗位,只要你学习了、奉献了、投入了。跳不跳槽不重要,肯学习,爱创新,为他人好,这个世界不会亏待你的。所有的变与不变,持续学习和努力不能变,善良纯真不能变,这样坚持下去,结果是不会差的。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