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下午,正值我校校运会进行之际,我校优秀校友、立品楼捐赠者曾立品先生与同窗等一行人回到母校探访。中药学院学生媒体中心对曾立品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来听听“老学长”是如何看待创业、学院发展和药品培育的问题吧。
Q1
Q1: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都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但是作为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很多人对创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您能结合您的成功经验,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如何培养创业能力吗?
A1
A1:确实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科技进步非常迅速,变化也比较快的时代,创新的空间是比过去要大得多。但是正因为空间很大,所以才不容易去教,也更不容易去找到目标。
你们现在抓住创业点比我们那个时候要难得多。我们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那时候是什么都需要,只要你有工艺,社会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工艺。但现在需求的面虽然扩展了,但是太繁杂,不容易去教,所以现在来说创业创新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去说就一定要创新创业,因为任何创新创业都需要建立在一种,拥有超出于一般人的思维,或者说超出一般人的触及力、洞察力的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找到创新的点,有了这个创新的点你才有可能找出创业的思路、平台。现在这个社会是它走到一个大资金、大平台、大共享的时代,所以简单的创新只能说找出一种简单的idea,在这个点上看是否能有所突破,这是我们现在能思考的一个方面。
我最近也听说你们有很多新的创新的想法,诸如止痛贴之类,这些都很好,任何一种创新创业都是从基础做起。
当初我们在做创业的时候想法很简单,那时候就是依赖于我有什么资源,我能够依靠这些资源做什么——当时的资源就只有双手。能干什么呢,有个脑袋。这个社会能干什么呢,我们干不了,我们没钱,我们没有任何(财务,人脉等)实力,父母不可能资助我们。
我们去刻高考考卷,每天晚上自己拿着油墨纸印刷,印完了周末就去街上卖卷纸。你说它是创新吗?它不算创新,这算创业吗?我看也扯不上。每个星期六做什么呢?我们那时在教室把凳子搬开,搞舞会。把同学都聚集起来,你弹吉他,他打架子鼓,五分钱的门票,每个星期都搞。算不算创新?也不算。算不算创业?也不算。(笑)到了冬天,在老校区的篮球场泼上水,就变成溜冰场,门票收五分钱。算不算创业创新?我个人认为不算。
但是,它因地制宜地利用了当时我们手上有的资源,我们干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它改变了很多人。当时参与这些事情的人,今天在我这个班级体里,都是表现比较出色的人,或者说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部分人出国了,留在国内的现在都成了大中小型老板。关键的问题不在你要做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在现在这种条件下能做什么。
我是学中药的,比如说我能不能找一个点来做一件事——校园里种了芍药,我就想芍药能做什么,资料查出来它的成分有芍药苷,芍药苷里面有很多种成分,但这些成分里面最有效的是什么,我能不能开创一个新的药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创业的观点啊,这是你触手可及的事情,是你能做得到的事情。
不懂就找老师,问问“您看看这个想法,您认为怎么干,您给指导一下,能不能从这个走出创新创业的路?”现在的这个中药配方,它还是一个很原始的方子,中药的现代化在哪里?很多人说我们一定要保持过去的丸散膏丹的状态,对不对呢?对。但是那是在两千年以前,人们在工具有限的背景下才做出这个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有效成分,可以更科学的把这些成分应用起来,可以单方制药也可以复方制药,小小药园里的一棵草可能就需要你着手做很多社会需求的事情。
从哪里下手呢?从药食同源的药材下手,分离纯化其中的一两种,你看看这样的东西有没有市场,我敢说肯定有,你们能不能做?肯定能做!需要多少钱?不花钱!在实验室就行。你真能做出一个来,这些东西企业都需要,你可以实施专利转换,实在没钱,问父母借点,这笔钱将来还是还给他们,利用这笔钱报专利去。
别小看这个事,我只是听见你们提的问题又刚好看到这个草想起来的例子,这些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别以为事小,其实很大,因为有市场需要,很多浪费掉的东西都能变成宝,很多大家想不到的东西都能变成宝。
还有,学中药不要拘泥在中药上,要把思维和视线打开。看看你们年轻人,想法很多的,思路比我们好,你们现在观念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思维太传统。你们的需求非常的开放,你们可能有很多新的想法,“我能不能从天然药物出发,把所有植物都看作中药来开发,我把所有的农产品也变成中药来发展呢?是否可以把这个领域扩得更宽一些?”
你这样去思考问题,那可能做出的东西越来越多。敢想,敢做,你才会有结果。每天仅限于口头上探讨是没有用的。看现在你们穿的这些球鞋啊,很多都是外国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再创新一点呢?比如我们祖先穿的那些麻鞋草鞋,过去的这些麻绳,我能不能通过中药的处理来使它更漂亮更精致,让它具有一些功能,如提神,安神…你可以突破现在的这些。
你还可以去做社会实践,走到中医这个领域里去,你们认为现在临床上除了你们的配伍方剂以外你们还需要什么?走到社会里面去思考,你们需要什么?调研,发现需求,以需求为方向制定你们手头有的资源可以施行的计划,这就是你们创新创业的一个点。
Q2
Q2:北中医建校60周年时,我们有幸听过一场您的演讲,同学们都对您的分享印象非常深刻。今年是中药学院建院60周年,也是中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60周年。您对中药学院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A2
A2:我认为中药学院是北中医整个体系中最值得也是最容易进行变革的一个学院,中药学院的发展应该回到结合市场发展为核心。什么意思呢?还是要提出来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那么首先应该改变谁?应该改变你们的老师。下一次老师来给你们讲课的时候,绝对不是说“我,某某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而是应该说“我,某某某,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我现在是某某药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某某药业上市公司技术总监,某某药业上市公司生产顾问……”之类的。我认为中药学院老师要变成理论和实践结合型的、有创造思维的、有指导作用的,除了教好现有的理论课以外,还能指导你们按需求导向进行创新创业的老师。
从学生的角度,我记得那年在这讲过一段话,第一,学生要立品。这虽然是我的名字,但是我觉得我们学生来这读书要学会立品立德立志立信,把这四立做好了,你人才能正,老师又能够助推你们去做事情,你把学习的知识再结合实践需求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你就可以成材。
你们需要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其实这个是最基本的,因为你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能还不成熟,你具有知识,但是你能不能利用你现有的知识和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创造,我觉得这个是中药学院学生应该做到的。所以我说,北中医要尽快让学校搭平台,提供人才,团结学生,引进企业,以创造性的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一条全新的创新创业之路。
Q3
Q3:这次采访前我们查阅了一些您之前的访谈,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您的下属在采访中说您为了攻克三七连作障碍难关,大年三十还和朱有勇院士一起下地研究,您这种精神让我们很受震动。大家也知道,您的盘龙云海药业一直致力于云三七的研究和开发,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在这几年间,云三七的质量控制、药品研发等又有了一些什么样的进展呢?
A3
A3:三七这个品种呢,南方比北方的关心度更高一些,特别是国家一些大的现代化的中药企业,有一系列产品,核心成分都是三七。三七的双向条件作用,活血化瘀成分 ,中药没有一个超过它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中药领域未来二十年的第一大品类中药材。现在整个三七的规模,原生药材加制剂大概突破一千亿。
但这个品种也有一些历史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三七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农药化肥问题,目前的情况不施农药,三七基本不能成活;第二大问题就是三七的连作障碍问题,三七这个地种过一茬之后,也就是三年采挖之后,过去的说法是要等十年,经过我们的实践发现三十年、五十年之后都不行,这个连作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完全制约了三七产业的发展,它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我和朱院士等人联合成立了三七国家工程中心,来攻关这个难题。
可喜的是,我们从几方面进行突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在农残重金属的问题上,我们采取了一整套物理的清洗办法,基本可以彻底的清除农残重金属,实现安全自主化和科技化;第二呢,在连作问题上我们采取了三个方案解决,第一个方案呢,我们采取林下种植和仿生工厂化种植等类似的种植方法,而且对土壤进行消毒,国家中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也亲自到现场参观了我们的仿生工厂,这个问题呢,在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推广方面有问题,因为这些种植方案成本代价太高,不利于农民大面积种植的推广,这个方案是不太可行的。
所以我们又搞了一套方案,国家三七工程局三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文山三七种植有限公司联合搞了一套攻关方案,用特定的物质对土壤进行处理,这样每亩的成本只增加了一千块钱,平均到每一公斤上只是增加了十几块钱,所以相对很便宜。这个方案我们准备今年九月试行一下,如果通过鉴定,也是一个很好的克服连作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应用到人参,西洋参等的种植上。
我们同时也在跟进研究这种物质会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会不会影响中药材质量,从目前科研的进展来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今年进行国家级认证,若是确认无害,不仅对高端有机三七的种植有利,对正常三七的种植也是提供了低成本大面积三七的无污染种植的方法。再由此推广,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任何一种中药材的种植都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采访│明明 宁枳
录音整理│往矣
摄影│既白
排版│宁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