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也就是说,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而其中有近7成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由其引起的脑卒中、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率高且致死率高,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34岁的陈先生半年来总是感觉头晕、浑身乏力,近两周更是症状加重,竟出现了手麻、右侧肢体偏瘫的现象,家人赶紧将其送去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陈先生血压190/120mmHg(正常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经过一系列的降血压药物对症处理后,陈先生的血压基本达到正常范围,头晕、手麻的现象明显改善。对于自己患有高血压,陈先生感到意外,平时也从未量过血压。
同病房的吴大爷今年80岁了,但看起来精神矍铄,就像60岁。他退休前是一名教师,手上总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他告诉记者,自己患高血压已经有39年了,“我是1980年发现自己血压高的,当时就是头晕,这个本子里面记载了我吃的药、自己监测的血压和注意事项等。”据了解,吴大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医院“报到”以对身体进行调理。正是他正确理性地对待高血压,遵医嘱合理治疗,坚持用药,40年来保持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避免了由高血压导致的危险发生。
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其实不然,除了遗传性高血压以外,由于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盐、高脂饮食),以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吸烟、喝酒、经常熬夜、体力活动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近几年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多岁、30多岁患高血压的不在少数。
我院心内三科副主任龙莹介绍,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特点的慢性临床症状,多数情况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部分患者仅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乏力、疲劳、心慌等,若不及时进行诊治,任其发展,则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的风险。她强调,并发症与患者血压的升高程度相关,但并不一定会有症状表现,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及早防范高血压呢?
专家在此为广大市民支招:限制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饮食尽量清淡,告别大鱼大肉,告别高脂高热的食物。可以多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这不仅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关键,也是高血压发生后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措施;年轻人应适当运动,每周最好能达到3次或以上的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还要自我调节压力,在工作中尽量劳逸结合,不要让自己的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注意起居规律、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定期检查和及早治疗,提高保健意识。正常成年人至少每月测量1次血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青年人、超重或肥胖(包括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吸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周测量1次血压;血脂偏高的人群,更要定期检查血压;确诊高血压的,定期测量非常重要;部分一级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后可暂时不服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