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抢答题】中国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答对者文末点赞示意

服务资讯


应广大市民要求,余杭区中医院推出自制中药香囊,将藿香、苍术、白芷、石菖蒲、艾叶等芳香行气的药物打粉后分装在袋子内制成纯中药香囊



可随身携带或挂于室内、车内,具有芳香化湿、辟邪辟秽的功效。



需要我院自制香囊的朋友可到我院中医治疗室或中药房配置。



香囊历史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

作为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文化

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

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

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

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

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帏、荷包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

东汉郑玄注曰:“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

大意是说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

这里提到的“容臭”,大概就是最早形态的香囊了。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佩戴香囊风俗日盛。

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篱、辟芷、秋兰均为香草。

又《离骚》之“椒专佞以慢慆兮,又欲充夫佩帏”,佩帏即香囊。

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为了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佩在身边,既可散发芬芳,又可作为饰物。

到了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有关佩挂香囊的记载也屡见不鲜。

例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就明确指明当时的香囊是系在肘臂之下、藏于袖中佩戴的,通过衣袖再把微微香气从袖筒散发出来。

这种袖底生香的魅力是既含蓄又充满诱惑力。

唐代是中国焚香习俗的鼎盛时期。

从文献记载看,唐朝的政治生活和世俗生活、贵族生活和民间生活都离不开焚香,熏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的香囊便于携带且做工精致,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女都会将它佩戴在身上,悬挂车辇之上,岁终祭祀百神之日更需佩戴。

白居易曾文:“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即把一个小香球系在袖口内,吊在腕下,时时有缕缕芬香从罗袖掩笼的皓腕处偷弥悄溢,旖旎撩人,这样的香囊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暖手炉。

宋代香料大量进口,除部分入药和礼佛外,主要供宫廷、官宦之家日常生活之消耗。

当时官员讲求上朝衣著带有香气。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官员有每晨必先熏衣两炉,取足浓香气味,然后上朝者。

《陆游集•放翁遗稿卷上•焚香赋》亦有“参佛龛之夜供,异朝衣之晨熏”之语,可见其俗至南宋时犹存。

皇帝亦常以香料赐给臣僚,如庆历二年仁宗曾以银匣乳香一小盒赐给任官青州之欧阳修, 欧阳修《年谱》特记其事,视为殊荣。

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丝质香囊持续流行,可以焚香的香囊继续使用,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

明清时期,香囊发展到了又一鼎盛时期,无论男女,皆可随身携带及赏玩。

此时香囊种类繁多,材质上不仅有布制成的,还有玉镂雕的,金蕾丝、银蕾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等等;形状上也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等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有香囊治病的记载。

小说《红楼梦》中多处写到香囊,可见当时达官显贵佩戴香囊是很普遍的。

据说清代各地督抚每年都要进贡给宫里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香囊。逢年过节皇上也要例行赏赐给臣下香囊,以示眷宠。

在香囊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有一枚名人香囊应该是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杨贵妃临走前佩戴的那枚贵妃香囊了。

这段历史在《艳异编正集·艳异编》及《旧唐书 杨贵妃传》中均有记载。

中国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答对者别忘了点赞示意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